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重走丝绸之路·新疆篇之四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一家亲

2014年11月24日 08:51 | 作者:文/杜军玲 王泓 摄影/田福良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41122001-zx3_副本

新疆美丽亚娜民族刺绣有限公司内老板热孜万古丽·乌布里卡司土在和车间的工人交流。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一家亲”。新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分。驱车在新疆各地采访,总能看到这样有特色、朗朗上口的标语。而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故事,告诉记者,这些不只是标语。

 

  热孜万古丽:到和田去建厂

 

  今年夏天,从天津工业大学毕业的奥古丽妮萨在乌鲁木齐市明华街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阶段。她现在是这家新疆美丽亚娜民族刺绣有限公司的服装设计师。在一楼展示厅,整齐排列的民族风格女士礼服、裙装和睡衣中,就有奥古丽妮萨刚刚设计的新作品。如今,加上奥古丽妮萨,公司里已经有七八个大学生了。作为一家小微企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盟,老板热孜万古丽·乌布里卡司土很开心。她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服装几乎全部出口,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如今公司在阿塞拜疆有专卖店,在塔吉克斯坦也有店铺,由她的哥哥料理。目前,还在土耳其读书的女儿和女婿,也一边学习,一边负责调研那边的市场。

 

  热孜万古丽最早是一名汉语老师,后来到物资局工作。之后物资局倒闭,她拿着两三万元做起了服装外贸个体户。“我最早是在边疆宾馆做外贸。”十多年前,热孜万古丽以“美丽亚娜”品牌作委托加工销售。服装外贸生意给热孜万古丽带来了好生活,也带来了更多的想法。当时,她的产品都是在内地加工。有一次去内地参观时她发现,工厂里都是离乡打拼的年轻女孩。“当时我就想,能不能为自己家乡的女孩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怀着这样的梦想,2006年,热孜万古丽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加工厂。

 

  明华街小楼的二楼,就是服装加工车间,二三十名女工正在忙碌地赶制服装。但她们不是公司的全部员工。热孜万古丽说,公司周边都是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社区,有些家庭不愿意妇女出门工作,这也导致家庭经济条件难以改善。“我们服装加工有很多手工工作,比如成衣上贴亮片,串珠,刺绣,为什么不可以让妇女把活带回家做,保证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热孜万古丽的想法得到了社区的支持,五六十名少数民族妇女就此成了她的“隐身”员工。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实施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今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陆续下发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形成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年-2023年)》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100万人。大的环境下,热孜万古丽正考虑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一个想法是,再建50个家庭缝纫点;另一个想法,就是响应百万人口就业号召,到南疆去建厂。

 

  热孜万古丽告诉记者,自治区政府对在南疆建设纺织服装企业支持力度很大,从贷款、厂房费用、购买设备费用到水电、税收,都有很多补贴、优惠,她的公司已经和乌鲁木齐另外4家企业谈妥,投资2.5亿元,在和田建设一家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工厂。“今年9月20日先开工1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可以解决300人就业。明年正式投入生产,可以解决3000人就业。”

 

  喀赞其手工业基地里的薰衣草香

 

  记者赶到位于伊宁市新光街星光小区西侧的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时,正是周末,只有一两家店铺开着门。回族姑娘白春梅正在菊帕尔民族工艺品厂的二楼的缝纫机上缝制衣服垫肩。她就是手工业基地附近塔什库勒克村村民,以前在家务农,一年多前成了菊帕尔的员工。腼腆的她告诉记者,“我们靠计件发工资,7月份我领了2400元工资,8月份干得多,拿到了3600元。”

 

  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负责人开付尔介绍,2013年起,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问题,伊宁市建成了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在吸引扶持一批民族小微企业入驻的同时,解决了大量没有一技之长的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问题。目前,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已经投入1亿元左右,修建了41186平方米前店后厂式的创业场所。入驻企业或在该基地创业,不仅可减免商铺租金,还可以享受自治区民生工业项目扶持资金、小额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目前,该基地已被列入自治区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已有近60家小微企业入驻,解决700多人就业,以皮革制造、民族服饰、手工艺等产业为主。根据企业规模不同,采用“下店上坊”或“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模式。按照规划,这里可以容纳70家企业,吸纳2000余人就业。

 

  “您看这些商铺好像偏远了些,但附近的星光小区,是伊宁市最大廉租房小区,有3000多户居民。附近的塔什瑞克乡,是征地农民小区,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这两个小区加起来,就有2万多人,其中90%是少数民族。”开付尔表示,手工业基地的选址,就是考虑要方便周边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的就业,要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工厂”。

 

  菊帕尔的董事长王浩银告诉记者,菊帕尔现有员工80多人,包括维吾尔、回、汉等多个民族,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互帮互助,就像一家人。

 

  菊帕尔二楼墙上有两行醒目的维汉双语红字,彰显着这家企业与众不同: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原来,王浩银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遇到了一场车祸,在医院躺了半年。在这期间,她接触到了许多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出院后,就专门招了一些残疾人来自己的厂里上班。当时,社区为她提供了18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伊宁市残联提供了部分缝纫设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帮她协调了10万元小额贷款。“政府和残联的支持,让我增强了办好企业的决心。如今,我把厂子搬到了喀赞其民族手工业基地,扩大了生产规模。现在在厂里就业的员工有30余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残疾人。同时,我们还通过来料加工的形式,带动周边50多人在家就业。”王浩银说。

 

  菊帕尔一层的工艺品展示厅内,一股淡淡的薰衣草香。展架上摆满了各种薰衣草深加工产品,有薰衣草小熊、精油、香包,还有各种根雕、骨雕、民族乐器、手工刺绣挎包。

 

  开付尔说,为了方便手工业基地内企业招工,塔什瑞克乡劳动保障所把办公室搬到基地。招进来的工人,由人社局负责免费培训。2010年初,王浩银注册成立菊帕尔香料有限公司,利用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等香料植物,开发香薰类深加工产品,但工人短缺以及缺少培训一直是她的心事。伊宁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与王浩银签订了订单式培训合同,由政府对无业人员进行培训。记者在菊帕尔看到的那些精致的香薰和骨雕,就是出自那些残疾工人的手。

 

  为了美好的生活,热孜万古丽和王浩银一直在努力,但这份努力,不只是为了自己。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丝绸之路 新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