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刘世锦:“新常态”将带来一系列变革

2014年12月02日 10:34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41202001-zx5

 

  中国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这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而经济‘新常态’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中国经济已进入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出现了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处在收缩状态,不大看好,甚至认为出了大问题;而另一种观点则从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转型的角度出发,得出了大不相同的结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这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而经济“新常态”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中国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据估算,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人均GDP已接近11000国际元(平衡各国货币在贸易中出现的货币价值差值的工具,是一种独立于主权国货币的虚拟交易货币),在逻辑上已经处于国际经验所显示的增长速度转折时点。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两三年前就已经达到这个时点。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达到增长高点后,开始增长放缓。近两年都在8%以下。预计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在2015年前后下一个台阶,时间窗口的分布是2013-2017年。”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刘世锦这样表示。

 

  增长阶段转换存在必然性。“在供给方面,我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减缓,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均在上升;而在需求方面,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的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工业品历史需求峰值已经出现。”刘世锦这样表示。

 

  当前,应如何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刘世锦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规律。“由于增长的基数持续增大,因此即使增长速度降低,每年GDP的新增量依然很大。例如,2000年时我国GDP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新增量约1000亿元,近两年则达到5000-6000亿元,可以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从国际上看,今后一些年如能保持6%-7%的增长,仍然是相当高的速度。”刘世锦表示。

 

  比起经济增速,结构变化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更为长期的意义。在刘世锦看来,这种结构变化目前已经体现在了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消费比重超过投资比重;出口增速降到10%以下,更多地依靠内需等方面。同时,经济运行质量稳定程度也有所提高,比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幅;金融财政风险有所加大,但仍在总体可控范围之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虽面临很大挑战,如雾霾等,但在有些方面有所改善,“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取得重要进展,对形势应有乐观积极的判断。”

 

  业界普遍认为,中高速增长的均衡点尚未找到,还需要一个探底的过程。对此,刘世锦表示,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需要三只“靴子”落地:分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和房地产投资,“特别说一下,第三只‘靴子’落地后,中高速增长的‘底’就基本探明了,这一个探底过程有可能在今后一两年内完成。”

 

  “新常态”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变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刘世锦表示,这些变革中包括:在结构转变方面,以消费、服务业为主,内需拉动将起到更大作用;在增长动力方面,要更多地依靠生产率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上,要更多重视增长质量和效益,速度服从质量;在体制转型方面,需要有效政府加有效市场,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引领型。

 

  刘世锦同时表示,要坚持“六可”质量指标:即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其中,“企业可盈利”是其他几条的基础。

 

  刘世锦同时提出,伴随着高速增长期结束,产业重组整合高峰将至,而互联网技术将使这一轮重组与以前大不相同。“网购火爆只是拉开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序幕,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互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的整合,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供应链,可能会大幅度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升效率。”他还表示,随着增长速度放缓,中国将会进入一个行业和企业分化、重组的过程,形成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让竞争优势逐步集中到为数不多的产业上,不再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也不再谋求在所有产业都具有国际竞争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世锦 新常态 经济 互联网 变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