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诞生记

2014年12月03日 10:35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1月25日,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苍穹下静静矗立。从2002年递交建设申请,到2014年12月5日即将开业试运营,这艘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1800张床位、46间手术室、159间ICU病房的“医疗航母”,已经走过了12年。

  “北大国际医院是混合所有制性质,没花财政一分钱,由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后更名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出全资兴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会资本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参与整个筹建过程的北大国际医院首任院长王杉表示。

  “12年,这里的故事太多了。”面对记者,王杉打开了话匣子。

  最难忘

  2002年3月,北京大学向北京市政府递交了《关于筹建北大国际医院的请示》,当年7月得到批示支持。当时,医院筹备组领导认为医院的性质应该是营利性的,这样更容易吸引社会资本进来。

  2003年初,时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的韩启德找到王杉,希望他来具体负责北大国际医院的筹建工作。2003年3月26日,王杉作为执行董事第一次参加董事会就提出:把医院的性质改为非营利性。

  “这个想法很大胆,需要严格论证,而且可能受到大家的批判。”王杉说,之所以坚持这个主张,基于两点:一是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建设营利性医院审批很难。二是从运营角度看,一家医院从投资到营利,基本需要7~10年,而我国营利性医院税率平均是8%~11%。国际上医院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6%,在美国,做得比较好的营利性医院的利润率也不过10%~15%,这就意味着即便国家头3年免税,7~10年内北大国际医院的利润很难抵消税负,难以生存。

  可是改为“非营利性”就意味着不能分红。这个决定确实影响了医院融资,2003年底,后续投资就没了着落。“当时我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办医院是长线投资,近期就体现股东利益是“妄想”;第二句是,要想赚钱,不能靠医院,而要靠医院相关的产业链,包括医药公司、医疗器械产业、健康管理医疗信息产业等等。“王杉说,和三四十家企业谈了,最终方正集团认可了他们的方案,进行注资。”

  “2003年是一道坎,这道坎迈过去了,一切就好办多了。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减少了很多阻力。”王杉回忆说。

编辑:于玮琳


01 02

关键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