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郑惠强:让技术贸易成为实现“中国创造”的推手

2014年12月19日 09:37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编前

 

  工业是一国经济之脊梁。作为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自“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加快我国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

 

  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还是产、供、销等经营环节,都有极大的改进空间。只有每个关键环节提质增效,装备制造业腾飞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就此,本报约访了12位业内专家,结合具体产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解剖,以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技术贸易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快速发展,大大高于同期国际商品贸易增长率,也快于其它服务贸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长郑惠强长期从事工程机械技术学习、研究和教学工作,曾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对技术贸易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技术贸易已成为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郑惠强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郑惠强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技术贸易,助推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提案》。他提出,技术贸易作为技术创新、交流和应用的重要桥梁,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企业+政府两条腿走路

 

  工程机械市场在2014年遇到了困境。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一季度行业景气曾有所回升,但4月以后又重新陷入回落。挖掘机和装载机等代表性产品1-10月累计产量已回到负增长状态。由于社会保有量大,且开工率甚低,因此多数产品短期内购机需求难以回升。与此同时,压路机和叉车产销量仍保持同比增长。

 

  企业家们其实早就开始了应对。比如长三角新崛起的工程机械行业新秀地和集团。

 

  2013年5月,地和集团就成立了无锡天地人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从事意大利泰斯美克股份有限公司开沟机在中国的应用、推广及服务做准备。

 

  意大利泰斯美克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高功率线性开沟设备制造商。它研发的大功率开沟设备是世界第五、第六代先进工程机械装备,其单位功效数倍于挖掘机,与260个人工劳动力相当。而目前在国内尚未运用这一代表当今国际开挖最高水平的高端工程装备。

 

  今年1月7日,泰斯美克股份有限公司高层访问地和集团,并最终签署了开沟机产品合作等协议。这也是泰斯美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在中国开展大规模推广合作,地和集团作为其唯一代理商,主推的产品适用于不同土质及硬岩,特别是能够满足沙漠和极地等极端环境下的施工作业要求。

 

  地和集团的战略是通过代理、学习,进而实现超越。这是企业的个别选择,但对于国家层面来讲,需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通过技术进出口推动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但技术贸易促进工作是新事物,需要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得技术贸易少走弯路。”郑惠强建议说,要激发技术创新热情,探索技术贸易倒逼创新发展的路径。

 

  比如,建立利益保全机制,从源头上激发技术创新热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技术从研发、转移到应用全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上海等地知识产权法庭的实践基础上,探索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吸引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进入技术交易中心交易,并给予税收优惠。”郑惠强说,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技术贸易发展规律的认识,探索技术贸易促进的重点、方式和主体。

 

  搭建技术贸易高效平台

 

  郑惠强认为,我们要高度重视“技术”的战略性、公益性和基础性作用,支持技术贸易平台机构的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此,郑惠强提出,从国际经验看,不管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英美,还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德日,都有依法建立的国家级技术贸易促进机构,并且无一例外都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如著名的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在成立131年之后才开始完全市场化运作。因此,应充分尊重各个行业的客观规律,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避免机械化、简单化倾向。

 

  郑惠强通过长期观察和调研,发现我国国家级技术贸易平台机构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建议有关部门借鉴国际经验,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机构设置、信息汇集、技术来源、行业管理、政府采购等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其迅速积累资源、提升影响力。尤其是帮助其汇集技术信息、技术项目和专家信息,成为全球性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转化平台,行业级技术创新、保护与转移专业孵化平台,国际技术贸易的智库平台,以及进入全球技术贸易平台的门户网站。”郑惠强说。

 

  郑惠强所提的国家级技术贸易平台,其实现实中已经出现了雏形。“进一步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上交会’等已有的国家级技术贸易平台作用。”郑惠强说,由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市国际技术进出口促进中心及共同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已经成为上海服务全国、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为了让这个引擎更有力,也为了打造更强力引擎,郑惠强建议,要加大机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业务资源整合支持力度。“可以借鉴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的经验,建立国家级的机构,由国家给予机构、编制、财政上的支持,上海市则加大配套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上海在人才、信息、法律、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把这个国家级机构运作好。”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技术贸易 中国创造 郑惠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