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定州缂丝:方寸之间的指尖舞蹈

2014年12月23日 16:21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原标题:定州缂丝:方寸之间的指尖舞蹈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3日电(记者白明山)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温暖如春,20岁的郭菲坐在织机前对着一尺见方的缂丝底稿进行拓画,“把织的画案底稿先在经线上描摹,然后用纬线进行丝织。”

  郭菲正在做的就是定州缂丝,这是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与云锦合称我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又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

  在河北定州缂丝传习基地,郭菲的父亲郭斌儒向记者展示了一块用缂丝技术织成的衣服的一角,“这是我家祖上留下的,有100多年了,你看这颜色和花纹,感觉就像现在织的。”

  记者看到,这块布料上的文案颜色明快,布面平整,保存完好。“这只是衣服的一角,老早留下来的,原来也不在意这个,还剪下来一块给别人了,现在想找都找不到了,后悔啊!”郭斌儒说。

  郭菲的母亲程苗欣说,定州缂丝古代专供皇室,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经济实力享用这种物品。它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的双面平纹织物,工艺繁杂,经得起摸、擦、揉、搓、洗。

  她说,缂丝制品珍贵主要因为原料贵、费工夫。它以生丝作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而桑蚕丝价格十分昂贵,为保证缂丝制品品质,会优选上等蚕丝。制作工艺有落经、牵经、上经、挑交、打翻头等,技法有平缂、掼缂、勾缂、搭梭、结、三蓝缂法、水墨缂法等。完成一件缂丝作品,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两三年,完全取决于画幅大小、图案复杂程度。

  另一件展厅陈列了多件成品,装裱精美,图案色泽过渡匀称。程苗欣说,越是这种图案色彩过渡均匀的,越是费工夫,因为缂丝是“通经断纬”技术,在织机上穿好经线后,需要用纬线丝织,越是复杂图案,在同一条纬线上需要多次变化丝线的颜色,而换线非常费时费工。

  说起定州缂丝不能绕过沈子番,他是宋代缂丝工艺家,祖籍定州孟家庄,被称为“缂圣”。南宋时期,受圣谕南下,就任“织造监察御史”,专门管理官办“缂丝坊”、“织造院”,促进了江南织造业的发展。在当地的沈子番文化广场,还立有他的雕像。

  站在文化广场,郭斌儒感慨地说,社会在变化,缂丝也面临新问题。“缂丝作为工艺品,大多用于礼尚往来,两年前,每年差不多能卖十几件,而这两年,销路也成问题。现在想再开发些新品种,让这种技艺跟老百姓生活贴得更紧点。”

  缂丝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这种工艺费时费力,一天一坐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十来个小时,现在年轻人很少有能坐住的。来我这学习参观的人不少,最长也就学习三个月,根本坚持不下来。好在现在国家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学习、传承缂丝技艺。”(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定州缂丝 传统文化 传承技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