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推动政府职能从“全能”到“有限”转变

2014年12月24日 09:02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全国政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公信力调研纪实

  12月23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进行。

  这是去年10月新一届全国政协首次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来的第24场座谈会,也是今年的最后一场。和往常一样,会议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这一议题展开研讨,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全国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坐一起,积极建言献策,气氛热烈坦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和政府公信力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政府公信力?这些问题一一进入全国政协领导层和委员们的关注视野,并最终成为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

  围绕选题发挥政协优势

  细致周密的案头工作是开好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基本保障。本次座谈会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负责承办,尽管此前已承办过5次,但筹备好今年的“压轴”座谈会,经济委员会上下仍深感责任与压力并重。

  确定筹备工作牵头人、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调研重点、材料搜集……今年8月份以来,多少个工作日,已过下班时间,全国政协专委楼六层的几间办公室依然亮着灯,经济委办公室的同事们仍全情投入工作。从接到任务到“压轴”座谈会召开仅有4个月时间,忙碌写在每个人脸上。“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走在路上,都会想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落实。”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开好座谈会,选题是基础,选人是关键。政协人才荟萃,如何从众多政协委员中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是门“大学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是个大问题,涉及面广,只有把各方专业力量吸收到专题组,才能为调研打下坚实基础,才能让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有务实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为保证调研质量,经济委仔细琢磨专题组成员人选,不仅统筹考虑人员的专业性和代表性,还注重突出统战色彩和界别特色,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更多参政议政机会。在多达25人的专题组调研人员名单中,记者看到,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委员外,部分提交过相关提案或大会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也参与其中,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和工商联代表人士实现“全覆盖”,阵容堪称“史上最全”。

  9月24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情况介绍会召开,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彭小枫为组长的专题组正式成立。会上,中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负责人到场介绍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等方面专家学者也到会发表意见。

  参与座谈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也是人民群众热议的重要话题。全国政协此次牵头推动,将各个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探讨协商,一定会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公信力发挥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专题组在情况介绍会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初步汇总了相关工作情况。而调研方向和重点如何确定?全体成员留下继续“开小会”。

  “山东、江苏、吉林这三个调研点选择得很好,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建议增加一个直辖市调研点,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行政层级的情况。”“我认为权力运行和监督是一个好的调研切入点。”“这次调研议题很大,可以尽可能多邀请一些专家参与。”……借助于双周协商座谈会这一协商平台,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被充分激活,会上,专题组成员围绕调研方案认真展开讨论,时针指向中午12点,会议室仍是一片热烈气氛。

  最后,委员们提出增加直辖市调研点的建议被当场采纳,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等方面问题成为专题组讨论后的调研重点。

  为摸清真实情况一竿子插到底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这个议题看似只是单纯涉及政府职能范畴的问题,实际上却是直接关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全面”进程的大事。专题组认为,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看,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政府公信力必须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政事分离、政府机构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等捆在一起,所转的方向和目标,要由无所不包而又越位、缺位、不到位的全能政府转为有限有为的政府。

  深入扎实的调研则是开好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重要一环。为摸清真实情况,专题组一竿子插到底,把90%的精力放在基层。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一个半月时间,专题组先后赴山东、江苏、天津、吉林等地开展调研。如此短时间内进行4次调研,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尚属首次。“专题组成员没有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吃不消’,相反,会议室、汽车里、餐桌上、路途中,委员们讨论不停,思索不止。”全程参与调研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办公室副主任彭丽文忍不住为委员们“点赞”。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调研中,地方探索和积累的一些好做法,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了思路,也给专题组带来启发——

  山东省努力在加强政务公开、建设法治政府上下工夫,不仅面向社会公开遴选102名法律人才组成“山东省法律专家库”,去年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7.6万条,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4万件,受理申请量约占全国1/3;

  江苏省致力于打造阳光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其网上办事大厅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等一体,实体大厅全面实现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各部门保留的行政权力全部进驻大厅;

  天津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合了18个局216项行政审批职能,废止了109枚印章,得到专题组成员的一致好评;

  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非行政许可项目零审批,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五权”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指导意见》,使行政审批、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得到有力的制约和监督。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能否把政策真正落实,是深入推进转变的关键,在这方面,江苏、山东、天津、吉林等省市的确积累了丰富经验,有效解决了长期形成的权力碎片化,管理水平、效率得到提高。”一路上,彭小枫始终不忘收集材料,研究数据,分析问题,一个半月下来,不仅办公桌上放了厚厚一叠资料,自己的本子也记满了笔记。

  倾听一线声音找准实际问题

  自去年以来,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已分七批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今年国务院60个部门集体晾晒“权力清单”,公布了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所到之处,专题组发现,经过这些改革,市场活力释放已明显显现,政府公信力也有所增强。

  不过,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基层代表却向专题组反映,没有明显感受到行政审批下放带来的实惠。为何基层感受与统计数据有落差?政府的创新做法效果到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在专题组看来,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必须全面倾听各方意见,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更有发言权。

  11月20日下午,吉林省长春市,调研最后一站。

  窗外,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华天酒店6楼会议室里却是一片温暖的氛围。这是一场没有邀请地方政府官员的会议,参会者来自长春市汽车、医疗、房地产等领域的行业协会代表、企业家代表和专家学者,他们与专题组成员围坐一起,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展开交流研讨。

  3个小时的座谈会,没有穿靴戴帽,没有空话套话,与会代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直奔主题———一些地方审批事项存在明减暗增、权责不匹配、地方承接不住的问题;与行政审批相伴而生的第三方中介评估事项近年不断增设,这种权限没有下放到位反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任务而改革,存在消极怠工情绪,有些政府机构人员的工作还停留在老一套……

  讲问题、谈看法、说建议,会议气氛热烈而坦诚。临结束时,彭小枫不忘补充道,“今天没有发言的代表,希望你们把汇报材料给我们,以便我们好好研究,如果有问题,可能还会联系你们。”专题组务实坦诚的态度让与会代表直呼会议开得很“过瘾”。

  “这次调研很受益,政协委员的专业背景不同,大家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对关键性问题讨论得很深很透。倾听基层代表的声音,更能了解实际问题,查找出自己工作的薄弱环节。”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委组织的调研并全程参与的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丁时勇深有感触地说。会上,他跟其他成员一起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会后,大家又一同整理材料,逐一分析。

  接地气的调研让专题组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下放审批数量,甚至互相攀比,而对政府职能转变重视不够;法律支撑不够,一些权力下放和转移缺乏法律依据,有些法律法规已经成为改革的阻碍;统筹协调不够,行政职权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部门间权力下放不同步,造成地方执行困难;不少地方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公众参与不足。

  “要提高政府公信力,除简政放权外,政府职能部门还要做到‘三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杨凯生认为,政府不能说过头话,不能许过头愿,不能做过头事,否则反而引起公众不满,公信力也受影响。

  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扎实的调研成果如何转化成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精彩发言?11月26日,调研结束后的第5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专题调研总结研讨会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

  除专题组成员外,参会人员范围进一步扩大,一些该领域有研究、有见解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等加入进来。会议一方面总结前期调研情况,另一方面继续就该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发言做准备。

  几乎所有参会者都把这场会议看成是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预演会”,3小时时间,20多位与会代表每人都获得“话筒前的8分钟”。从发言内容看,有的认为各级政府对审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作用要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有的则从法律角度入手,建议尽快组织力量对涉及行政审批事项设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立法机制和程序,加强立法队伍建设,增强立法能力和水平;还有的建议中央层面加大部门之间协调和沟通的力度,建立横向协调、上下联动的协调反馈机制,成立综合权威部门,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大家个个“有备而来”,又“满载而归”。

  还有哪些发言角度是与会者没有提到的?研讨会结束后,经济委办公室工作人员立刻开始就会议发言内容“查漏补缺”。巧的是,就在当天下午,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到全国政协经济委交流工作,他们汇报的《湖南省政协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民主监督的报告》中,关于湖南省在长沙、郴州两市试行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案例,以小见大,正是调研总结研讨会上发言未涉及的角度。一番研讨后,全程参与调研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很快进入推荐发言人选名单。“一定要确保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无雷同,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各方情况和问题,释放更多有价值的建议。”全国政协经济委办公室主任刘冠峰如是说。

  从2013年10月22日的第1次到2014年12月23日的第24次,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提供了一个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给决策和规划提供智慧和意见。每次会议的背后,我们都能真切感受到汗水与智慧的交融。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在不远的2015年,全国政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公信力工作的步伐也将走得更快。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政府 调研 全国政协 专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