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记者报道得到关注 政协情感凝固贫困小学

全国政协委员与政协组织助建甘肃贫困教学点

孩子们迎来了新的学校、书籍、文具、运动器材甚至是毛绒玩具

2014年12月29日 08:02 | 作者:路强 王聪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爱心凝固的小学———全国政协委员、各级政协组织助建甘肃武山县梁山教学点纪事

  黄房、红瓦、白色的围墙,五星红旗在院子里高高飘扬。树木映衬中,远远望去,新落成的梁山教学点是大山深处一道别致的景观。

  11月7日上午,在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梁山村,高音喇叭里传出欢快的音乐声,打破了小山村固有的宁静,让这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梁山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王克俊在等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感谢郭孔丞委员,感谢人民政协报社和各级政协组织,让我们告别了危房,走进了新学校……”王老师并不知道,此前不久,他和学校里六个孩子一起写给全国政协办公厅的感谢信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的批示,“郭孔丞委员和人民政协报做了件大好事,值得表扬”;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常务副秘书长孙怀山也做出批示,“结合本职工作多做为民实事,应该提倡”。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客人们来了。全国政协委员郭孔丞的代表唐鲁东,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原哲,甘肃省政协副秘书长陈强,天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宋博华等一同参观了新校舍,并出席了“香港嘉里集团、人民政协报社捐建武山县梁山教学点落成暨捐赠仪式”。仪式上,由人民政协报社全体员工捐出的8箱书籍、文具、运动器材、毛绒玩具等被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在他们眼中,有惊奇,更多的是喜悦。

  一条微博和一次采访

  身在香港的王小兵,在照片上看到梁山教学点的新校舍后,激动地留言说,“这是我家乡最美的小学”。其实,梁山教学点的重建正是从他的一条微博开始。

  2013年5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王小兵在微博上发了一组家乡小学的照片,讲述了一名教师和六名学生在危房中上学的故事。“现在还有这样破旧的学校,不可思议。”“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看不到时代的气息。”这条微博打动了网友,也触动了本报记者。在和王小兵进行了沟通和了解情况后,5月30日,由本报一位摄影记者和一位文字记者组成的采访小组来到了他的家乡。

  尽管有天水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可找到这个小村子却是颇费周折。到达城关镇后,向路人打听,大家竟都不知道梁山村所在;GPS导航,引导的路也不通;再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询问,他对进村的路线也是语焉不详。正在一筹莫展时,王克俊老师此前一直无法接通的电话竟然通了。经他指引,经过一段曲折陡峭的山路之后,记者终于到达了坐落在一座山梁上的梁山村。

  学校只有一间土坯房,房屋一角因为长期被潮湿侵蚀,已经开始坍塌。教室里,坑坑洼洼的地面,斑驳的墙壁,破旧的桌椅,6个孩子正在安静地看着书,写着作业。王克俊告诉记者,他已在这所学校里教学27年。

  6月14日,以摄影配文字的报道在人民政协报整版刊发。而孩子们奔跑在打麦场上与山下学校孩子们在塑胶操场上活动的场面的鲜明对比,久久刺疼着记者的心。

  一个电话和一次考察

  “有人打电话找你们。”这是一个让记者感到意外的电话,然而这个意外电话带来的却是好消息。原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孔丞看到报道后深受感动,特别让他的助理唐鲁东与人民政协报社取得联系,希望能在核实情况后,帮助援建一所新的小学。而此时,帮助当地教育部门援建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已成为了人民政协报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3年9月9日,在梁山教学点上学的王奥玲放学后带回家一件羽绒服,这让她父亲王红亮很是吃惊,经过打听王红亮才知道,原来村子里来了客人,这些人来就是为了重建梁山教学点。

  当天,人民政协报社社长李红梅、嘉里集团董事长助理唐鲁东、甘肃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张效林、时任天水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钦锡等一起来到了梁山教学点。现场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和报道相同,这处已是危房的学校牵动着大家的心。没有意外,援建的协议就此正式签订。

  由于已近冬日,人民政协报社还为学校的6名学生每人带去了一件羽绒服。

  一所新校和一份深情

  “这是我第3次来”,“这是我第5次来”……梁山教学点的修建牵动着太多政协人的心。

  对于学校建设,最关心的人莫过于已67岁的唐鲁东先生。每过一段时间,他都希望能到现场来看一看建设进程。今年8月,终于成行。可是意外的是,火车到站前半个小时,下雨了,而且雨越下越大,上山的路泥泞难行,车已无法上去。尽管如此,唐鲁东依然执意要步行上山。几个小时的行程,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唐鲁东方才同意以看照片和看视频的方式了解施工进程。

  天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王钦锡2014年1月退休后,多次向记者打听,“那所学校”建得怎么样了?

  武山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魏小银说,他已记不得上去了多少次,“最少有9次吧。”每一次考察他都会陪同,需要工程进度的照片和视频都是他来拍,县政协专门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时候他也来了……

  一年多来,这所学校装在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社和各级政协组织,很多政协人的心里。

  11月7日,离开梁山教学点后,大家又来到了邻近的黄山小学。这个小学只有50多名学生,5位老师。

  “附近村里的孩子们都随打工的父母去城里上学了。”“和学生数相比,这个学校老师的数量不少,可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什么课都要开,师资经费都是严重不足。”说起目前的困境,县教育局的负责人颇有无奈。

  一边是城市学校里学生爆满,一边是农村学校生源的贫乏。该负责人说,仅武山县老师就缺少上千人。

  离开了黄山小学,远远的,还可以看见梁山小学飘扬的五星红旗。也许这是大家最后一次离开了,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留恋和感动。

  是的。这是政协人用情感凝固成的一座小学校。

  那一天,王克俊老师特意在黑板上写着“政协”两个字,他说他要让孩子们记住这两个字,记住政协人留在这里的一片深情,一份爱心,并希望大家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编辑:付鹏

关键词:政协 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 郭孔丞 援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