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社区筛查 慢病防治需要范本

2015年01月29日 09:19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每年两会都有全国政协委员对慢性病防治积极建言,其中,如何加强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合作,从而实现慢性病“筛查在社区,治疗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防治模式是委员建言的重点。日前,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联合橙意家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成立的中国首家鼾症筛查中心的正式运营,可谓给委员建言提供了一个可供现实操作的范本。——编者

  患者:鼾症筛查无需再住院

  挂号,抵押证件,领取专用的鼾症监测仪,在工作人员的辅导下学习使用事项,然后回家等待晚上的睡眠监测。在天津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鼾症筛查网点,律师许志(化名)仅仅用了1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需要在三甲医院至少一天才能完成的事儿。

  早在几年前,许志就去医院接受过睡眠质量监测,被医生告知患上了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鼾症),肥胖可能是导致他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也是在这次住院接受睡眠监测期间,许志了解到打鼾不容小视,它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慢性疾病的发生。

  在医生建议下,许志开始积极健身减肥,取得了不错效果,睡眠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近半年来,因为疗效明显且工作繁忙,许志逐渐放松了对身材的保持,体重一路飙升,“震耳欲聋”的呼噜声又重新“夺回阵地”。并且,呼噜声还带来了伙伴高血压,让许志经常感觉疲惫、困倦。

  许志也打算再去医院筛查一次鼾症,但去医院需要提前准备很多事项,还要在医院住上一晚,这会给他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虽然有就医打算,最终并未成行。

  水上公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鼾症筛查网点的成立,解决了他的困扰。一方面,他的家就在社区医院附近;另一方面,该筛查网点无需住院,只需要从网点领取(或购买)腕表式鼾症监测仪,在家监测整晚(4小时以上)动态血氧状况,就可以准确得知自己的睡眠状况。不仅如此,因为该款监测仪是国内首款医疗级可穿戴智能设备,测试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下载自己的血氧饱和度数据,从而获悉自己病症的严重程度。

  医生:社区应成为慢病筛查主力

  “卫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确诊的慢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至少半数慢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合理诊治,因慢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因此,国内首家鼾症筛查中心的正式落地,或许可以成为医疗机构探索慢病防治的范本。”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鲁宏华主任告诉记者,慢病病人是目前医疗费用的主要消耗者,他们用掉了近80%的医疗费用,如何有效防治慢病成为我国医疗问题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医院的作用。

  “以睡眠问题为例,不管是失眠还是鼾症,其治疗都需要周期,即使疗效明显,也需要长时间跟踪观察随访,这样的要求在三甲医院很难完全满足。比如鼾症筛查,一个病人至少要在医院住上一个晚上,一般还需要单独的病房,这就导致医院的科室受众面比较窄,且对病房等资源要求较高。如果病人已经做过前期筛查,只在三甲医院接受治疗,康复期再回到社区,跟踪随访的事情也交给社区医院去做,这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医院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还能减轻三甲医院的负担,从而将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更主要的是为患者就医带来便利。”

  据记者了解,病人之所以不愿去社区医院就医,主要还是对社区医院的医疗能力不太认可。即使在社区医院检查出健康问题,要去三甲医院继续治疗还需要逐级转诊,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这也是患者不管检查还是治疗都首选三甲医院的重要原因。

  但在水上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筛查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但得到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专家指导和培训,专家们还随时掌控并规范筛查中心的监测。那些经过监测需要到中心医院去治疗的患者,可以直接转诊到中心医院。在治疗之后,则可以再回到社区通过鼾症监测仪的配合,长期跟踪治疗效果。并且,成立三甲医院的筛查中心,还可以提高社区医院的知名度和服务能力,因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受到社区医院的认可和欢迎。

  延伸

  移动可穿戴设备:健康检查和干预不能脱节

  开发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级鼾症监测仪的,是橙意家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张丹认为,可穿戴设备不能仅停留在“远程”或简单的“监测”,还需要和医院无缝合作,并作为传统医疗的合适补充来发展。

  “近几年移动医疗市场风生水起,各种移动可穿戴设备也遍地开花,甚至有业内人士直呼移动医疗市场的风靡将颠覆传统医疗。但几乎所有的移动可穿戴设备又都走进了高大上的‘孤立’道路,暂且不要说其提供的数据准确性如何,仅从服务的方面来说,几乎只能提供测量这种单项服务,但患者需要的是‘检查-治疗-康复’这样一个闭环式服务体系。所以目前,多数移动可穿戴设备还不能解决检查和干预相脱节的问题,这也是单品类移动可穿戴设备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张丹表示。

  对于移动医疗颠覆传统医疗的论道,张丹也不予赞同。她认为,医学本身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医生们在医院临床上的经验和能力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也不可能被某种或某些仪器简单地超越。“仪器只是医生诊疗的辅助和延伸,让医生的诊断更便捷、更准确,而不是去颠覆。”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应用于社区初筛和临床监测已成大势所趋。比如鼾症判断,血氧饱和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被人们定期监测是很普遍的,这就可以有效预防危险发生。如果出现缺氧状况,第一时间做出补氧决策,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隐患。不过在国内,这一情况还没有得到重视,甚至还是一个空白,橙意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丹笑言。

  而通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与社区家庭建立沟通,不仅可以解决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分布不均等问题,还可以真正实现“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在张丹看来,橙意这种进入医院并延伸至社区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医疗级可穿戴市场的应用“模板”,而在国家的慢性病防治方面,也是可复制的模式和理念。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社区筛查 慢病 防治 范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