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把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2015年03月05日 18:04 | 作者:张春莉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建言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把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张春莉)

  背景资料:科技部党组近日通报巡视整改情况称,国家审计署2012年4月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目前,共依法依纪查处了8人。其中,两人被依法判刑;4人被依法批捕;1人被行政处分;1人暂不起诉。8人之中,既包括著名学者潘绥铭,也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李宁,还有老师、师母和徒弟三人同时被捕的情形。

  资料显示,涉及科研经费的腐败并不是新现象、新话题。2011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结果显示,99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研项目中,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涉及金额10254.77万元。其违规行为包括: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2012年12月,中科院“准院士”段振豪因涉嫌使用虚假票据报销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等骗取科研经费146万余元,被判有期徒刑13年;科研机构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之后的10年间,检察院共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21人。

  在科研经费腐败案高发的背后,有两个相互背反的现象同时存在:一是科研经费的日渐充裕。全国财政科技投入从2005年的1334.9亿元增长至2012年5600.1亿元。2012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10298.4亿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中国科技已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二是高校教师现有收入仍然非常缺乏竞争力。去年7月,《中国青年报》援引一份样本量达13万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5.9%。另一份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显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科研人员一手拿着日渐充裕的科研经费,一手拿着与社会地位不太匹配的经济收入,必然导致中国科协数年前的一次调查结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所以,我们看到不少科研经费中出现了数量与比重较大的“办公用品”、“图书资料费”、“市内交通费”、“餐饮费”等支出项目。

  同时,这也是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不高的部分原因。中国论文和专利的质量普遍不高,很多核心专利仍受制于人,高质量的、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SCI论文数量并不多。在国际知名机构汤森路透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创新力百强企业(机构)”榜单中,美国有47家,日本25家,法国13家,韩国7家,瑞典3家,瑞士3家,德国1家,比利时1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或科研机构入选。

  比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其人力成本的支出方面,仅限于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承担科研项目的在职人员津贴、补助等不能直接开支。这样的规定,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如何保证经费不被违规挪用,化为己有?

  科研经费的管理弊端,远不止于科研人员无法取得科研收入(或比例太小)一项,还包括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预算缺乏可操作性、结余资金处置规定倒逼突击花钱、监管重过程轻成果等等,这些方面均需改革。

  3月4日,本报记者就如何让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博士——

  前不久,记者去南方采访,遇到在某所全国重点大学工作的一位老教授,向他询问这么好的环保科研项目,经费又如此困难,为何不去申请经费、报评国家的科研创新、进步奖项?他透露,该项目曾经去申请过科研经费支持。有关机构告诉他,这个项目可以给一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先择条件是必须先预打五十万元到对方指定的帐户上后,才能给所谓的“一百万元”。老教授因担心受骗,就中止申办。言至此,他很无奈地苦笑笑,摇了摇头!

  这件事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之错愕和深深振撼!

  “充裕的财力是科研的重要基础,但必须恰当地使用,才能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效防止滋生腐败的土壤。”听了上述故事,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并没有过于吃惊。

  作为一名早期学成归来的“海归派”学者,郭生练在履新湖北省副省长前,曾经担任过多年湖北省科技厅厅长,是一位长期从事科研并管理科技工作接地气的学者、官员。针对目前存在的科研经费个别腐败现象,他如是简述:

  第一类是科研经费腐败,这里面又细分为两类:一是申报人、中介与项目官员相互配合申请科研经费,若申请成功则按一定比例提取中介费,这种腐败现象就比较严重,就象文中开始的故事那样。二是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申报项目和经费过多,分包或委托他人帮忙完成项目,导致有限的科研经费过于集中和使用浪费。

  第二类是科研经费腐败是与过去有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有关系。比如科研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科研经费不能用于有工资收入人员的津贴,结余要上缴等。许多人只有通过违规支出或报账套取科研经费,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郭生练认为一是工作、生存的大环境所造成。比如去年一年国家曝光了那么多的“苍蝇”、“老虎”,科技系统也不例外。二是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工作不到位。

  2014年在10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科研经费违法违规事件,言辞激烈地表达了愤怒、痛心和错愕之情。在科研经费使用已普遍存在着失范、违规现象的今天,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制度改革,切实尊重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和科研活动的客观需求,匹配灵活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安排。

  延伸到如上问题和如何有效地防止腐败、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郭生练建言:

  首先,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法制法规,加强监管,对违规者采取零容忍,从严惩处;其次,信息公开,公平竞争,阳光下操作;第三,调整使用方式,如增加稳定支持的力度,采取后补助方式,或者是将科研经费作为一种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的形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以上措施都落实到位了,一定会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有效防止科研经费腐败。”郭生练言语中充满自信。

  他认为,示范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技界、教育界的委员占了很大的比例,都是中国的精英,希望能起到一个表率带头作用。并表示,中国经过近40年的努力,国际论文和专利等重要指标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整体科技水平相当于国际发达水平的70%左右,差距缩小至8-10年。再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一定会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科研经费 科技 项目 国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