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加强制度建设 高悬反腐利器

2015年03月11日 19:44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解艳华)高校中的腐败现象令人震惊。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风暴中,在被世人认为是圣洁象牙塔的高校中,一批领导“中枪”落马,仅2014年就有31位高校领导落马。他们中,有地方院校的党政一把手领导,有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的校领导,还有官至正部级的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他们中,几乎都是教授,多位是博士生导师,曾取得卓著的科研成果,有的行将退休,有的正年少得志。

 

  高校中的腐败现象危害深远。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本来就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的领导更应该行为世范,成为社会的楷模。高校中的腐败现象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教育对社会道德教化和引领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

 

  如何遏制高校腐败,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有话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

 

  遏制高校腐败要在加强领导上下硬功夫

 

  一是强化党委、校长和纪委书记的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压力,逐层签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约谈承诺书》,确保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到位。高校各级党委要重视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严格履行监督责任,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失职渎职的,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因此,遏制高校腐败首先要在加强领导上下硬功夫。

 

  二是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模范。领导干部要善于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确保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依法治校、依法办事。要建立健全高校治理机制,加大权力监督力度,遏制高校腐败要在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上下硬功夫。

 

  三是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公开是最有效的反腐利器。高校要下功夫推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办学经费使用、招生转专业、干部人事、科研经费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领域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大力提高校务公开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校务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遏制高校腐败要在腐败预防方面下硬功夫。

 

  四是加大专项治理。着力解决高校重大项目招投标、本硕博招生、校内转专业、校际间转学、科研经费使用、职称评聘和干部选拔等反映突出的问题,强化治理力度,形成高压态势,确保不敢腐。遏制高校腐败一定要在专项治理上下硬功夫。

 

  五是制定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遏制高效腐败,最关键的是制定并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以建立决策责任倒查机制为突破口,以建立决策“台账”制度为抓手,确保责任追究的全覆盖,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当事人的责任,即使相关当事人调整了岗位、更换了单位甚至已经退休也要追究相关责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高校生态。遏制高校腐败要在制度建设上下硬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常委、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

 

  建立防控预警,有效控制腐败风险

 

  一是高校应深化作风建设,营造反腐良好环境。作风建设是反腐治本之策。为了在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环境,高校应加强廉政教育,建设廉政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师德建设等高校的每一个环节,不留死角和空白,形成崇尚廉洁的良好风尚;通过剖析腐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宣传反腐高压态势,增强自律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同时借鉴其他领域反腐工作经验和做法,结合高校性质和自身特点,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和工作办法。

 

  二是高校应健全治理体系,形成健康长效规矩。教育治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则是推进教育治理的重要保障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抓手,更是高校反腐倡廉的有效手段。高校治理应在国家治理、教育治理框架下就高校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对每一事项应全覆盖,既包括人员又包括财和物,既包括领导和非领导行政人员又包括教师和学生,既包括廉政规定又包括勤政要求,既针对人又针对事,既有权力又有责任,构建既全面又协同的制度体系,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反腐倡廉保障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加强高校治理,既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又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透明度。如同组织上不能提拔“带病”干部一样,高校治理的顶层设计者和制度设计者不能是病根,体系和制度上不能有病态。在这样的原则和背景下,高校才能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规矩,全体教职员工才能将精力全心全意投放到本职岗位和工作上,否则既增加协调沟通的“社会成本”,又给腐败留下了空间。

 

  三是高校应建立防控预警,有效控制腐败风险。风险防控是高校反腐和廉政工作的主要措施。高校应该首先在全校范围内查找风险点,并进行梳理、分析,然后进行估测,再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风险规避、风险应对、风险分担等相应的具体应对措施,将招生、招投标、专项经费、基建工程、职称和项目评审、财务预算等学校重点或重大事项,公布事项和权力清单,形成流程图,开展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实现常态化监督制约,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渠道,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今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高校应借此机会认真梳理过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势,谋划未来,创新改革,又要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框架下,通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反腐倡廉,建立治理体系,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慕仁:

 

  完善制度机制 遏制高校腐败

 

  高校中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机制不完善、权利缺乏监督。近些年来,国家大幅度地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许多高校获得和实施的基建、采购、后勤服务的资金和项目规模空前。很长时间以来,由于经费不足等问题,高校的基建、采购和后勤服务等部门的工作都处于学校的边缘,工作量不大,相关工作的制度机制不健全。面对突然增加和获得的大量资金和项目,高校在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工作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弱点和问题就暴露得很突出,再加上市场经济存在的激励竞争和不法商人的诱惑,高校中呈现出了突发高发的腐败现象。不少高校大楼建起来了,领导倒下了。

 

  由于高校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功能,遏制高校中的腐败现象,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刻不容缓。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高校中易发多发工作领域的制度和机制。在基建、采购、后勤服务、招生、财务运行等这些易发多发腐败现象的部门和工作中,要针对薄弱的环节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制定公开透明和监督制约的制度,要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阳光招生制度、公开招投标等制度,建立纪检监察机制、特殊岗位轮岗等机制。

 

  二是严格执行工作程序。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的原则,完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决策规则。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制度,建立决策和执行的制约机制,避免领导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权利过于集中、权利不受制约监督、个人说了算的行为。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要坚持高校纪检监察负责人列席校长办公会的制度,对学校的决策过程和决策事项进行监督。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全程监督基建、采购招投标工作,在选择招投标代理、标书制定、确定中标单位等环节中严格把关,要公开招投标的中标单位,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要发挥学校工会、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无党派人士对学校重要工作和重要事项进行民主监督的作用。教育行政和纪检部门要不定期抽查、审计学校“三重一大”的工作,高悬反腐的利器。

 

编辑:薛鑫

关键词:31位高校领导落马 遏制高校腐败 素质教育的实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