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两会评论 两会评论

别捂着乌纱帽做官

2015年03月12日 23:47 | 作者:韩志鹏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曝光为官不为,治理懒政怠政”,是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首次纳入了治理庸官的内容。

  毋庸讳言,“为官不为”并非今日有之。为此拍过桌子的总理除了李克强,还有前任的朱镕基、温家宝。问题是当下的“为官不为”现象,与近两年中央强力反腐、反“四风”的背景有关,是一些官员对从严治吏的一种抵触。是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官员认为“为官不易”,觉得“官不聊生”,于是礼不收了,饭不吃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由此导致政令不畅通,导致改革的效率、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公务员群体精神涣散,“为官不为”已经形成蔓延之势。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我们整个国家治理能力退化,甚至因此形成危险的“政治堰塞湖”。其实,为官“不作为”和“乱作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本质而言,都是腐败。无论于国还是于民,“不作为”的危害性丝毫不比“乱作为”小。

  “为官不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架空顶层设计,这种在新常态下抬头的官场陋习,也还直接导致群众利益严重受损,制造群众和政府关系紧张。老百姓对一些基层官员拿着俸禄不干事可谓深恶痛绝。近一两年来,先后有老百姓制作“锦旗”送给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等,“锦旗”上无一例外有四个大字——不作为奖。

  诚然,“为官不为”也还有其它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要根除这种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的现象,笔者以为,最起码,也是最现实的,就是要完善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和政绩考核机制。“为官不为”之所以形成现象,甚至是积习,是因为官员们都知道,只要不出事,乌纱帽就不会丢——哪怕占着茅坑不拉屎。长期以来,在一些政府部门里,习惯性地生存着这样一群混日子,尸位素餐的官员。他们信奉只要不犯错,跟对了人,巴结着上司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乃至步步升迁。有没有作为,与乌纱帽无关!

  有道是改革“等不起”,发展“混不得”。2015年,注定要对权力的“不作为”开刀,并以此打造一个有活力,能够高效率和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各种改革战略的政治结构。李克强总理给出的“药方”是:公开曝光、坚决追责,还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值得借鉴的是,辽宁省纪委和组织部在去年11月出台了一个《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这个办法界定了15种“为官不为”的情形,官员一旦被问责,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分。

  强化官员问责机制,铲除滋生“为官不为”的土壤,淘汰不作为的官员,激励官员们有所作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政治生态环境,要求权力群体守土有责,这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现代政治伦理。

  重在执行,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硬道理。再说,捂着乌纱帽做官,对得起纳税人吗?(作者系广州市政协委员)

编辑:付鹏

关键词:政协 两会 委员 别捂着乌纱帽做官 为官不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