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让协商常态化

2015年03月26日 16:51 | 作者:葛玉荣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提出了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的具体要求,而且也提出了“商量办事”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关键是要让协商常态化,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协力、协作、协同,实现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常态化。

  让协商常态化,强化协商意识是前提。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要啃“硬骨头”,有时甚至还要“伤筋动骨”、动“别人的奶酪”。因此,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越需要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聚人心,越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积极营造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开展监督、提出意见建议,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真正做到把协商贯穿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

  让协商常态化,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基础。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党委议事规则和政府工作规则,自觉把协商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具体研究制订协商议题的提出、协商活动组织、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等制度规定,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切实解决好为什么协商、协商什么、与谁协商、什么时候协商、怎样协商、协商以后怎么办等问题,确保协商的全过程都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从根本上提升协商活动的刚性,防止以通报代替协商等现象的发生,努力实现协商效益的最大化。

  让协商常态化,精心安排协商内容是关键。全国政协去年以来组织“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协商议题涵盖了民主政治、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问题,委员参与的积极性、社会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协商成果也很显著,也为我们开展协商提供了示范。我们在安排协商议题时,应当根据参加协商的对象、协商时间、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等,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排,力求让参加协商的人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说有用的话。

  让协商常态化,务实灵活的协商形式是保证。在我国社会多样、形势多变、利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针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妥善有序地处理好多元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多商量”,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各种诉求充分表达、各种意见充分交流,进而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做到有事不怕、遇事不慌、做事不乱,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研究室宣传信息处处长)

 

 

编辑:水灵

关键词:协商 常态化 协商意识 务实灵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