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九三学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

2015年03月31日 09:49 |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分享到: 

原标题:九三学社: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破解金融领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建议

  近年来,金融行业出现“就业难”与 “用工荒”并存的现象。一方面,金融专业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但传统金融机构就业岗位有限;另一方面,许多新型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互联网金融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急需大量应用技术型金融人才,却难以获得充足人才供给。这说明我国金融领域高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偏差。

  一是一些高校办学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确、目标不务实,不了解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不清楚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不顾自身实际任意拔高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脱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不足。一部分“专升本”院校未能很好地传承与发扬原有的“应用技能型”特色,仅通过简单的课程调整,甚至只增加了几门金融理论课程来培养人才;一些新建高校则“生搬硬套”研究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大多数高校理论课程多且脱离实践,学生应用技术能力水平较低,导致金融机构只得通过岗前培训来“补课”,其校园招聘不得不连年提前;为给学生更多时间准备就业,高校不得不压缩课程甚至取消校内实训,形成恶性循环。三是职业道德教育缺失。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高校本应加强学生对基本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但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相关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空缺。四是金融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经验匮乏,不能科学设定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内容。为此,应创新金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本科职业教育,建议: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统筹,着力构建健康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本科职业教育,促进相关高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技术型特点。应针对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实际,根据银行、保险、证券三大方向进一步优化专业目录,让学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实训。可以选择部分院校展开试点,完善学分制度,增加选修知识比重,配合学生进行职业准备;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应用技术能力,推广案例讨论、角色互换模拟讲课、情景教学等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实训课程比重,使理论与实践统筹兼顾。相关部门应为推进院校金融实验室建设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学校自主研发或购进高质量的仿真金融模拟教学软件。推动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等,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升应用技术能力。

  三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服务意识。建议出台指导意见,推动相关院校设置专门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加强正确的金融道德和职业理念学习,强化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更多地进行金融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金融服务意识培养,从专业知识、文化技能、礼仪修养等方面提高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谈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此外,相关部门可采取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支持院校以各种方式引入金融行业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精英进入校园分享经验、传授技艺,实行“现代师徒制”;同时应支持各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金融实践部门,进行系统学习培训,补足实践“短板”。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九三学社 金融 人才培养 模式 学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