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碑帖拓片收藏市场高而冷

2015年04月07日 08:47 | 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到: 

  市场价值不及书画

 

  随着近年来收藏热的兴起,碑帖拓片已由前几年的曲高和寡逐渐为收藏者所接受。

 

  林显告诉记者,由于近几年碑帖拓片的收藏渐渐升温,其价格由之前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年的几千元到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尤其是有些碑被国家各级博物院、馆封存后,拓片价格飞涨。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碑帖拓片的市场价格翻了近40倍。2005年翰海春拍,《王基残碑》以34.1万元成交;2012年西泠印社秋拍,宋拓本《北魏王子晋碑》以304.75万元成交;2013年北京匡时春拍,宋拓《化度寺碑》以55万-65万元的估价起拍,经过数十轮的激烈争抢,最终以322万元成交;2013年12月,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822.9万美元购得苏轼《功甫帖》,更使得碑帖拓片进一步引起市场关注。国内以中国嘉德为首的一线拍卖公司开始重视碑帖拍卖,并都以善本碑帖专场形式推出。出现这种上升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博物馆的碑帖展览增多,碑帖收藏群体在缓慢扩大。

 

  虽然市场价格不断飙升,但碑帖拓片收藏依然无法与书画收藏同日而语,近现代绘画大师如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作品价格早已经过亿,而唐拓、宋拓也还在百万元间徘徊。

 

  位于琉璃厂的汲古阁,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拓片研究,相关负责人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多数藏家以保值增值为收藏目标。相对于书画来说,收藏碑帖的主要以学者和书画家为主,这一群体是带有深厚文化情结的研究型收藏,他们不会轻易买卖,所以碑帖没有较大的流通性,不是投资型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碑帖收藏并不是近些年的事情,自宋代兴起,一直到民国,它都是极珍贵的收藏品。中国社会历来由文人秉持,文人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志。因此,文字是文人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书法就成了文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帖的地位也就非常高。

 

  在上世纪初期,碑帖也有着很高的价格。1920年,近代考古学家、教育家罗振玉公开出售历代碑帖拓本,宋拓《唐皇甫君碑》标价2000元,明拓《瘗鹤铭》标价1200元,明拓《唐雁塔圣教序》标价290元。而罗振玉同时出售的书画中,宋代大家郭熙的画卷标价为1200元,明朝唐寅的《品茶图》标价仅为650元,清朝赵之谦的《花卉》四条屏为200元。可见当时碑帖珍本善本的价格高于历代画。现在,郭熙的名画拍卖价格可达到1500万元以上,而宋拓《唐皇甫君碑》的价格最高也就60万元左右。

 

  相隔100年,拓片收藏市场与书画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碑帖收藏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一般藏家难以轻易介入。再加之当下艺术品市场多以投资为目的,碑帖拓片的回报显然不如书画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碑帖一般都被视为文物,不宜出国,所以又减少了一部分艺术品投资者的介入。而碑帖因有“黑老虎”之称,很少有人用来送礼。而外国人对直观的造型艺术品较易欣赏,对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理解不透,这也导致国际市场碑帖很难火爆。

 

  虽然如此,在彭璇看来,碑帖拓本的收藏依旧会保持上升趋势。

 

  “我们知道,在收藏市场中,古代书画精品存世量越来越稀少,还夹杂着赝品越来越多,市场上鱼龙混杂,使藏家们望而却步。”彭璇指出,而碑帖这种艺术品,造假成本过高,旧拓碑帖的鉴定相对容易,市场上赝品相对较少。碑帖拓本的价格也处在低位,收藏正当时。

 

  汲古阁的李先生同样认为,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碑帖拓本必然会受到市场追捧。“首先,古代碑帖破坏比较严重,数量越来越少,当今谁藏有旧拓本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次,因为人们的长期忽视,目前古代碑帖的价位还比较低;另外,这些年传统书法开始回归,传统碑帖的需求有所增加。这些原因都使得碑帖的需求和价格开始上升。不过,这种市场认可价格仍然远远低于其历史、艺术价值”。

 

  鉴伪须作系统学习

 

  关于如何鉴定碑帖的价值,彭璇表示,“我们知道碑帖拓本的赝品很少,但是在收藏碑帖的时候,它的时代和其他因素也决定了它的价值。这个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的。”

 

  其实,对于古代碑拓的鉴别、收藏、整理,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碑帖的专著,自宋代始,以考据内容和书法为多。与此同时,清中叶以来考据学很盛行,后来定海方若又著《校碑随笔》一书,专论名碑字画损泐年代,如汉《庐江太守衡方碑》,碑内“将”字未损,为明末清初时拓。北魏《马鸣寺碑》尚未断裂是道光以前拓本。作伪的就依其说,将原碑损坏字或断裂处,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故凡旧拓帖发现在考据处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绝色不正路的,都要引起注意,非经仔细研究,万不能随便论断。

 

  而碑拓收藏的重点应以唐代以前的碑刻为主。石鼓文是中国石刻艺术之祖,原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唐代初年在陕西出土,传有唐代拓本,今未见。现存有明安桂坡十鼓斋所藏三种北宋拓本。明初拓本,“颽”字未损,明中叶拓本“黄帛”二字未损。

 

  林显也表示,碑拓的辨伪及版本鉴定,主要从历史年代、地理、避讳、书体、书法及拓印、纸张、题跋、印章等方面入手综合考据。

 

  “这个时候,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就变得极其重要的了。我建议,初学者可以去阅读学习方若的《校碑随笔》、王壮弘的《增补校碑随笔》,这两本书考订碑学十分详细,是基础著述。”林显说。

 

  与此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认识古代留下的各种拓本,重要的是对原石的鉴别,由于原碑石被毁,因此,仅存的原拓本或孤本,就会价值连城。

 

  据史料记载,宁代黄庭坚曾有记孔庙碑的“贞观刻”,以千两黄金所购得,这说明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的价值。然而到以后翻刻的“成武本”、“西安本”,翻刻本的质量不及原拓本。1920年,大收藏家罗振玉公开出售由他鉴定的明拓本《西安本庙堂碑》,价值140大洋,张叔末藏《成武本庙堂碑》值120大洋。

 

  “碑帖也有作伪的作品,这些作伪的作品,也多是古人做的。”彭璇对记者普及,比如说,宋人作伪唐代的碑帖拓本,明朝却重刻或者翻刻宋朝的拓本。

 

  记者也了解到,南宋以后,碑帖的制伪高手开始从拓法上和刻石上下功夫。所以进一步鉴别出书法的风格、用笔等,就成了鉴赏中的主要依据。再有鉴别碑帖的辅助依据,即题签、印鉴、题跋等这些文字,都能帮助我们鉴定真伪。

 

  而这些“伪品”之中,存在一些重刻和翻刻版。由于原物已毁或早已失传,因而重刻的叫重刻本。这种本因为原石不存在,拓本又极稀少,或已成为孤本,或者根本就没有传下来,因此重刻本的价值也不可低估。但重刻本往往不只一种,也有先后、优劣之分。如秦《峄山碑》传说为魏武推倒,邑人火焚而不传。杜甫尝有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则可见唐时已有摹本,惜今也不传。今所传者,唯宋淳化四年八月郑文宝以南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

 

  “在碑帖中,还有一种叫做伪刻。这是假造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杜撰成文,书写刻成的。”彭璇对记者补充,这里的伪刻因为是没有根据的杜撰,更不如翻刻,所以毫无价值可言,对于藏者们来说,需要仔细辨认。

 

  据了解,很多伪刻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往往谎称某月某地出土。有的以拓片骗人,有的干脆连石刻一起出售。如汉《营陵置礼碑》、《张飞立马铭》、《陶宏景墓志》等就是这类伪刻。汉碑伪作,明代已经不少,且书法面貌酷似,没有一定经验的人,很容易信伪为真。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碑帖 拓片 收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