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景区应回归公共属性与公益性质

2015年04月07日 09:47 | 作者:刘鹏 |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 

  明三天小长假,本是踏青赏花出游季节,多地旅游景区却“涨”声一片,秦皇岛景点长寿山、五佛山森林公园、角山景区、新疆喀纳斯景区、天池景区、广州市内一些景区等纷纷涨价或执行旺季票价。对此,不少游客吐槽称:“景区门票一年一涨,虽然每次只是几十元,但长此下去自由行哪里吃得消啊?”景区大多依托自然或历史资源建设,本就有公共与公益属性,本不该盯着钱看。但一些景区涨价往往却是有理由的,比如维护成本大、旺季分流游客等等。这些说法是否合理合情,因为景区门票收入与维护成本等的不公开,游客一般无处得知。但景区涨价却实在不能无所顾忌,不能忘记景区的公共属性,更不能忽略游客“吃不消”的感受。

  对此,国家旅游局也拿出了一些管理措施,比如要求“三年不涨”“五年不涨”,推出“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评选,实行“一票制”等,但似乎依然无法刹住一些景区的涨价之风。分析原因,不难发现,相关管理明显都治标不治本。比如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景区经营意识上的“逐利”追求,比如都没有改变景区以门票为依赖的经营模式等等。如果景区总是想着赚钱,如果各种维护与管理开支都被寄托在了门票之上,景区门票又岂能不涨价?

  景区要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相关经营主旨、经营模式转型和变革。比如在经营目标上,应让景区回归公共属性与公益性质;比如在经营模式上,有必要由“门票经济”向“综合旅游经济”转型;比如在具体经营中,必须改变“圈地收费”的单一管理与服务,提供吃、住、用、玩、纪念品销售等多种经营与服务等等。

  在我国景区管理与转型上,早已经有过先行者。比如在福建省南平市,2014年10月曾推出了“一元门票游大武夷”活动。活动中,虽然门票收得非常少,但却带动了相关产业同步增长。对这样的模式,我们显然还有必要给予肯定,然后进行完善,最终给予推广。

  景区不该是“看不起的风景”,景区管理者也不该“咬定门票不松口”,以致患上“门票依赖症”。摆脱依靠门票的单一模式,谋求转型,在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同时,进行综合化景区管理和经营,建设“综合旅游经济”,这显然已经成为我国景区改革的必由之路。

 

编辑:罗韦

关键词:景区 公共 属性 经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