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吴京在做产业里有必要的异数

2015年04月09日 10:13 | 作者:梅雪风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战狼》的票房再次推翻了以往对观众的认知,那种流行但陈旧的认知实际是对观众的轻视,也就是观众口味是能被预判和计算的,但事实是观众不是数据,不是靠样本和靠所谓大数据就能分析出来的。

  吴京出品、导演、主演的《战狼》让所有人都傻眼了。它显然不是现在流行的青春怀旧题材,也不是冷萌自黑的路数,它既不是针对现在据说占主流观众的女性,也不是90后热爱的题材,而且它也没有现在业内所推崇的IP,但就是这样一部被媒体称为“农业重金属”杀马特风格的电影,在票房上打败了同期的《我们结婚吧》(它有高圆圆等更重量级的明星,有同名电视剧的IP),现在票房已经坐四(亿)望五,让一票分析家瞠目结舌。

  现在的分析大概有这么几类,一是说它实际上定位特别清晰,它早就和铁血网等代表军迷的网站打得火热,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垂直细分类型,潜力巨大。第二个说的是营销层面,吴京之前在电视上对于一个歌唱组合EXO有不太恭敬的评价,然后成了超出电影范畴的话题人物,从而带动了这部由他主导的影片的热度,这其中有百度指数等精确数据为证。当然还有一个万金油似的论据,吴京的努力,他花了七年才将影片搬上银幕,宣传期间更是加班加码,原本宣传方只安排了8个城市的宣传,但吴京自己加到了24个,“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一直在路上。

  都很有道理,但有点太从技术层面来聊了,我想更大的道理在于它再次推翻了以往对观众的认知,那种流行但陈旧的认知实际是对观众的轻视,也就是观众口味是能被预判和计算的,但事实是观众不是数据,不是靠样本和靠所谓大数据就能分析出来的。

  先不论好坏,观众的口味远比产业界人士(在电影公映之前,很多资深业内人士都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好来)更丰富与多元,它需要更精细的发掘与培养。另外,即使是同一批观众,他(她)的口味也是有着变化的,这一段时间他热爱青春片,但并不代表他将来不会喜欢功夫片。而且观众的需求也许是不自知的,他未必会表达,还是要用到福特公司创始人的那个老梗来说明:如果你问马车时代人的愿望,他会说我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他并不知道后来会有汽车这玩意儿,也就是说受众的需求是需要被激发,甚至是创造出来的。

  《战狼》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的火热完全在现有电影成功学的法则之外,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证明了成功学也有失效的那一天。

  它对电影界有益的启示可能有那么几点,一是类型的有效性,每个类型都是经过上千年验证的,因为类型故事并不只是电影的专属,从口头文学、小说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类型源远流长的传统,每个类型的消费者群落都是巨大的,虽然在舆论上这些类型也许有此消彼长的态势,但深耕每一个类型,都有着美好的前景,不必要听风就是雨。

  第二个启示是逆势而为的合理性:因为当某个东西流行时,实际也是观众审美疲劳的开始,你如果只是想跟风,也许你就很快成为被拍倒在沙滩上的尊贵“前浪”,而之前被冷落的类型,它的观影需求正在被蓄积等待被点燃。

  第三点启示来源于吴京,他只有拍一个他自己喜欢感动的东西,才有打动别人的可能,每个类型当然有它的法则,但真正让它活起来的是主创灌注在其中的精气神,这一点精气神是让它超出别人的关键元素。

  说实话,《战狼》从剧情来说非常幼稚,所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种大而无当的鸡血也让有些人难以下咽,但从产业来说,有这种异数是必要的,它既在丰富目前中国这个热闹却显单薄的生态,同时也证明你不在这个潮流中也能成功,甚至可能创造潮流,这种反向的励志故事让人兴奋。

  □梅雪风(媒体人)

编辑:水灵

关键词:战狼 票房 观众 吴京 类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