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资源

2015年04月16日 16:17 | 作者:李蓝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刚写下这个题目,心里就有点儿嘀咕:会不会有人觉得这种提法有点“矫情”。有碍社会交际、“土里土气”的地方话也会是文化资源吗?先要打个比方。

  什么是“方言”?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方的存在形式。英语在英国本土有较大的方言差异,和中央广播电台播音用北京话一样,BBC播音也是选用首都所在地的伦敦口音。大概没有人会怀疑英语是一种文化资源,而且还很值钱,对于外国人来说,学英语很费钱。在中国,都不提大、中、小、幼的英语学习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事,误了多少青春,只就商业性、实用性的英语学习而言,产值就超过100亿人民币。这个等式没有任何人可以怀疑:各地的英语方言+伦敦方言=英语。对于汉语来说:中国各地的方言+北京话=汉语。所以,并非只有普通话才是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形形色色的汉语方言当然也是资源,而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方言的文化资源性质。

  首先,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母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几种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对于汉语,我们不仅要关注她的现状,也要关注她的历史。从汉语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各地的现代汉语方言,北京话就不能算是最好的样本。拿古代的韵书、诗文押韵情况来对照今天的汉语方言,保留古代汉语韵母系统最好的是广州话,保留古声母和古声调最好的是苏州话。根据这些现代汉语方言,我们可以很容易地重建汉语史,为我们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寻根。

  其二,有的人过度强调普通话的规范性,无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事实上,从古到今,方言都会以各种方式进到“通语雅言”中去,其结果是,有一些词语,如果不查验方言,就几乎没办法准确解释。举一个著名的例子。“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其中的“折腾”一词曾引起广泛的讨论。由于不明其来源,有一些解释纯属望文生义。实际上,“折腾”是一个在北方地区常用的方言词。“折”本为“折返”义,可以说“走到半路又折回去了”,还可以把没喝完的酒再“折回瓶里去”。“腾”字无实义,只能附在一些单音动词后凑音节,除了“折腾”外,还可说“闹腾”、“倒腾”等。理解了“折”和“腾”的本义后,可知只有这个英语翻译才比较接近其本意:“dosth.overandoveragain”(反复做“某事”)。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普通话也需要利用方言资源。

  其三,下面这些情况更可证明方言的文化资源性质了:唱川剧,吼秦腔,各地的山歌俚曲,地方曲艺,只有用本地方言唱才能保持其原有韵味,一改用普通话,顿感面目全非。这里面不只是押韵的问题,词语也不对啊。有的方言词在普通话里根本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语。如前面所举的“折腾”及其否定用法“不折腾”,这里使用这个词语之后,其微妙之处在于,听者可意会,可微笑,可以“你懂的”,但一翻译,顿感无所措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水灵

关键词:方言 资源 文化 川剧 秦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