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借阅古籍限文凭也是“以貌取人”

2015年04月20日 16:21 | 作者:戴先任 |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原标题:戴先任:借阅古籍限文凭也是“以貌取人”

  近日,有市民反映,根据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规定,阅读该阅览室图书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凭或是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一规定被读者质疑“有歧视嫌疑”。为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探访。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此规定,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减少使用频率。(4月19日《北京青年报》)

  首都图书馆此一规定,招致不少网友的吐槽,不少网友认为涉嫌歧视。其实图书馆此举初衷肯定是为了保护古籍等历史文献,像对古籍有阅读“刚需”的,大多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普通读者确实很少需要查阅古籍,这样肯定可以减少使用频率,在这一标准之下,绝大多数的读者都被挡在了门外。

  但普通读者虽没有“刚需”,不意味着普通读者没有兴趣去查阅,图书馆是公益机构,每个读者都应该是被公平对待的,此一规定,无疑是对普通读者的歧视。这不由让人追问,一者,难道只有硕士以上文凭的人在阅读时才懂得才有足够的素质去不伤害古籍吗?二者,难道硕士以下文凭的人读不懂古籍吗?显然,高文凭并不意味着高素质,素质甚至不与知识成正比,很多有文化的人素质低下,如部分贪官,往往都是真有文化的人,但却做违法犯罪的事;而很多文凭不高的人,也具备真才实学,或对古籍也有研究需求或爱好,这也不容忽视。

  虽然不应该唯文凭论,但不是很多单位招聘还是以文凭为硬件吗?其实图书馆此举,笔者认为得并不是唯文凭论英雄,他们更多地只是受到一种懒政思维影响,要限制借阅量,或许限制文凭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这更多是一种对待问题的简单化处理,是懒政。他们也忽视了自己的公益属性,要想到自己并非招聘单位,没有权力对一部分读者笑脸相迎,却将另一部分读者拒之门外。

  古籍保护一直是图书馆最头疼的事情,如2012年有媒体报道,河南省馆藏的50万册古籍,因为保存条件不达标、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已有超半数的图书不同程度损坏。于是有的图书馆将古籍完全封存起来,不予对外公开,如去年6月份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阅览室古籍阅览室暂停借阅,也让不少学生抱怨不方便;有的则像首都图书馆一样,设置条件减少借阅量。

  古籍流散毁灭事件被称为“书厄”,古籍有着不可再生性,对古籍进行必要的保护势在必行,图书馆应该改变从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加强对古籍修复人才的培训与重视,要对古籍进行原生态保护。根据情况来定,对一些不可再生、珍贵又脆弱的古籍可以进行封存,以免被破坏;但应该尽量让古籍发挥传承文明的作用,能公示于众给人借阅的,还是要对外公开;同时,可以对读者对于阅览古籍的需求多进行一些拓本,或是扫描版等替代办法,以此满足古籍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需要。

  不论怎样,图书馆不能违背自己的公益属性,就算设置条件也应以借阅者在借阅古籍时的良好素养、及对古籍是否有真正爱好与有研究的需求等等作为考量,而不能以文凭及身份等等来“以貌取人”;同时,也需要在对古籍实行良好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向外界公开,以发挥古籍传承文明的现实功能,让古籍“活起来”。

 

编辑:水灵

关键词:古籍 文凭 借阅 图书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