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金像奖“港味”日趋变淡

2015年04月21日 11:05 | 来源:现代金报
分享到: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是刷新票房和引领潮流的黄金时代,甚而成为学院派研究的专门课题,而其影视文化造就的超级巨星们则风靡亚洲数十年。但如今回望,香港电影金像奖已经走过了33个年头。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前晚揭晓结果,《黄金时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影帝影后分别被刘青云、赵薇摘得。“最佳影片”给了合拍片《黄金时代》,而不是纯正港片,在众多人意料之外。有人说,金像奖坚持多年的港产片评选变得日趋尴尬,因为港味已越来越淡。记者 丹娜

  观众口味在改变

  香港导演都爱合拍片

  偏爱“港味”的金像奖在近几年已经没有太多纯正港产片可以坚守,拿这一届的得奖影片来说,今年提名最佳电影的5部港产片,真正称得上“血统纯正”的港产片,只有《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一部而已。《黄金时代》、《亲爱的》,虽然都是香港导演来导的,但和港片已经没有太多关系——故事是内地的,演员是内地的,情怀也是内地的;接的地气是内地的地气,味道自然也是一股浓郁的内地味,而绝对不会是港味。曾经香港金像奖体现的是香港电影人的气质,但如今金像奖上却成为合拍片的天下。 这种现状让金像奖坚持多年的港产片评选显得有些尴尬。

  一位业内人士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香港电影”指的不是地域,更多的是代表了电影的风格,“一提港片很多观众自然想到了武侠、警匪、黑帮、无厘头,这些都是港片自成一派的,没有其他电影可代替。但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是,随着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影市场快速增长,不少香港导演基于内地票房的迅猛增长,越来越想弄懂内地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电影,也来分票房一杯羹,“内地观众欣赏口味不断在改变,可看的电影种类多了,对于 港味 的需要已经越来越不强烈。”

  最明显的一次较量出现在《泰囧》上映,当时《大上海》和《血滴子》也同期上映,后两者完全被打败了。另外,单纯的港片,只有单单香港几幅老面孔主演的电影票房也越来越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港片要邀请内地演员来加入电影的原因,“在很多香港导演还没有摸到更好融合港味和内地电影观众欣赏习惯的门道时,内地演员加盟无疑让电影看起来接地气不少,至少混了个脸熟。”

  香港导演说港片

  未来只有“华语电影”

  对于金像奖越来越缺失的“港味”,金像奖主席陈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正是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默契让华语电影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虽然因为这样做会使纯港味电影濒临绝迹,但我认为其实正是因为融合之后才有香港电影的生存空间。”

  不光是内地观众,现在香港观众的口味也在改变,香港是电影完全市场化的地方,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香港电影如果依旧照老路子走下去,也迟早会没落甚至消失,合拍片的出现让香港电影至少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作为香港电影人北上、转内地拍片的导演之一,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被不少香港导演奉为成功案例,在他看来,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在哪里拍片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电影主旨没有变,是拍给人看的,是要打动大家内心的。”陈可辛认为,香港导演北上没什么不好,去内地发展,可以拍更大的规模,用到更多的资源和明星,技术方面也有更多的追求,也能呈现更多类型的影片,“比如叶伟民的《京城81号》、张之亮的《白发魔女》、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虽然这些电影没有太多的港片特质,但在内地的票房却很成功。”

  导演许鞍华也认为,香港电影的变化很大,但并不能因此下结论香港电影死了,“合拍片虽然不能完全叫它港片,但可能是香港导演导的,或者是香港演员参与的,香港电影只是换了一个方式生存。”业内人士也认为,香港电影不应该再强调港产片,因为它只会慢慢成为华语电影中一个特色的电影类型,“未来没有香港电影,也没有合拍片的说法,只有 华语电影 。”

 

 

编辑:曾珂

关键词:香港金像奖2015 金像奖 许鞍华 《黄金时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