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调研报道

动员全社会力量打一场硬仗

2015年04月22日 09:08 | 作者:黄静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政协“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调研报道 动员全社会力量打一场硬仗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部门各负其责,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包虫病的防治当一场硬仗去打。”21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专题调研组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与当地政府部门座谈时,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白玛表示。

 

  “青海省牧区,特别是三江源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感染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防治最为复杂’的流行区。”20日,调研组与青海省有关部门座谈时,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如此形容。他曾经走访过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达卡乡兰青村,78岁的宋代家,原本八口人,他的老伴、儿子、女儿,以及两个外孙女因包虫病陆续死亡,现在世的三人中,两人患有肝包虫病,使这个家庭承受极大的痛苦和绝望。

 

  青海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进京给出了2012年的调查数字——青海省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0.63%,部分地区高达8.93%~12.38%。

 

  由包虫病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知晓率太低,宣传需要齐动员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作为此次调研组成员,此前对4个县先期进行个人调研。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牧户,强烈感受到对于包虫病的防治宣传很不到位。

 

  “包括县里的领导干部、学生、农牧民,对包虫病的知晓率都很低。我感觉也不是没有做宣传,而是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比如在一个时间段集中对农牧民进行各种疾病的宣传,没有重点,下发的宣传材料内容不容易理解。还有对当地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没有在宣传中给予警示,例如藏族农牧民有吃半生血肠和开锅肉的习惯,就大大增加了感染可能。”菊红花说,“面对面、运用当地的民族语言、结合当地实际的宣传,效果特别好。”她建议在包虫病高发区建立宣传队伍,乡镇领导干部带头进行一对一的宣传。

 

  在玉树座谈时,白玛也强调科普宣传要到位,“宣传不光是哪个部门的事,也不要把任务都压给村一级的防保、村医等人,乡镇干部都用起来,进户宣传。”

 

  防治措施明确,执行却太难

 

  包虫病是有防治手段的,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10年国家14个部委共同发布《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年-2015年)》,应该说,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防治策略和措施。青海省先后在32个包虫病防治项目县开展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包虫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但同时,防控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防治工作措施明确,但执行太难。”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才玉在座谈时坦言,“尤其是人的缺乏,是防治工作的瓶颈。”

 

  “以现有疾控人员数量测算,3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1年的工作任务。”才玉介绍,目前玉树州的包虫病专兼职人员仅有9人,人均服务面积达2.97万平方公里。

 

  玉树州玉树市从学校做起,要对2万名师生进行免费体检,其中包括包虫病检测,目前已完成3091人。今年,还要对6万名农牧民进行检查,虽然当地表示已将任务分解到各个乡镇卫生院,但人员的捉襟见肘令调研组的委员们不得不担心此项任务是否能如期完成。

 

  建立和完善“领导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成为调研组成员的一致心声。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 全社会力量 专题调研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