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动态书画动态

汉字艺术创新书法家李凌:“凌”波浩渺中国龙

2015年04月28日 13:00 | 作者:朱燕飞 董晓孝 傅大利 | 来源:搜狐艺术
分享到: 

DSC_0587上传

       泱泱中华,蔓延五千载;悠悠华夏,长颂龙传奇。

 

  历史长河悠悠,积淀文明与传承,记录沧桑与巨变。无论是蔚为壮观的天安门广场,抑或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乃至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中,无疑倾注着“龙的传人”这一图腾性符号。而今,在几丈整张的白色宣纸上,一条黑色“巨龙”正在舞动。一人,一笔,一纸,从无到有,渐成气象。只见龙首威武高昂,龙身曲回矫健,龙尾舒展自若,呈腾飞之姿,形态异常逼真,仿佛欲冲出宣纸,飞向天空。

 

  这条“腾飞的巨龙”,无论从书写的整个过程,还是到巨幅大字的完成,无不体现“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独具匠心的艺术方式,更是再现中国传统汉字和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东方文化。创作这个巨幅“龙”字的,正是中国著名汉字艺术创新书法家——李凌。

 

  师从黄绮,“阴差阳错”走上书法之路

 

  “黄绮先生是我的恩师,他是北宋书法大家、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的三十二世孙,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在古文字研究、诗词创作、书画篆刻等很多方面都有所建树,特别是在书法方面,还独创了‘铁戟磨沙’和‘三间书’体。我跟随黄绮老师30多年,一直跟随他研究古文字,潜心学书法,受他的影响非常大。”回想起自己拜师学艺、与恩师在一起的岁月,李凌表面上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依旧十分感怀,感念他的恩师。

 

  李凌,字于云,号上谷,又号宣达,河北保定人,1956年生于天津。在他7岁时,举家迁回老家保定张庄。当时李家是村里的大家族,另一大家族是南边的张家。张家有一位民间书法家,经常给村里各家各户写“红白喜事”,年幼的李凌常常跟着张老先生习字,还总得到他的夸奖与鼓励。小李凌因此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殊不知,这一兴趣爱好在日后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等到快初中毕业时,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知识文化的积累,少年李凌对文学,尤其是诗词越来越感兴趣,想找老师进行辅导。于是,父亲带着李凌,几经转辗,找到了河北大学黄绮教授。当时黄绮正忙于古文字研究专著《说文解字三索》的出版,约定3个月后再请教。事实上,不到3个月,北方天气突然变冷,淳朴的少年心想老师住所供暖的炉子尚未装好,就赶忙跑过去帮老师装烟囱。黄绮教授见年少的李凌心地善良、人很实在,就让他周末过来详谈,有意收他为徒。

 

  “一开始找黄老想指导的是文学、诗词,没想到,后来‘阴差阳错’,我跟随他学了书法与汉字研究,最终走上了书法创作的道路。”李凌无不感慨地说。

 

  在听了少年李凌喜爱文学、诗词的想法后,黄绮教授主张他先学好文化课,再发展兴趣爱好。李凌在学习时,黄绮教授无意间发现他的字写得非常好,于是拿出字帖,不讲文学创作,反而大谈欧字柳体,书法知识。这使原本就对书法非常感兴趣的李凌,一下子被领进了书法艺术的世界。此后,李凌就跟随黄绮教授习碑临帖,专研古文字、诗词学和书法艺术,自创“凝重如苍石卧地,潇洒似落花飞空”的“苍石飞花体”,并与黄庭坚、黄绮归为“黄派书法”,成为上世纪80年代初名声鹊起的青年书法家。

 

  一字多形,华人世界写“龙”第一人

 

  习尽天下各种碑帖,钻研书法数十载。作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黄绮的“关门弟子”,李凌身为“黄门”书法家,独创“苍石飞花”字体,又创造“一字多形”的艺术化汉字,尤其擅长巨幅汉字的“形变意达”。只有走进他,才能破译汉字创新背后的文化基因密码。

 

  尽管80年代李凌就已成为著名的青年书法家,但他并不满足于“苍石飞花体”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深受恩师黄绮教授的影响,他一直把“创新”作为动力,不断寻找新的创作思路,继续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峰攀登。

 

  书法艺术,只有源源不断地创新,艺术的长河才会永不衰竭,并富有新的生命力。跟随黄绮老师多年的李凌,对中国书法书写史和中国汉字演变史颇有研究。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发展演变史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规范过程。因此,在传统汉字、书法的基础上,李凌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探索出一条把汉字推向纯艺术化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习,思考沉淀,终于创造出“一字多形,形变意达”的笔墨佳境——将中国汉字“画”成纯艺术品。

 

  鉴于中国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被视为龙的传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变幻多端的,具有各种形体与姿势,“中国龙”

 

  正与李凌力求的“一字多形”艺术创作理念有着天然的契合。以“龙”作为突破口,运用创新思维,将中国汉字用纯粹的艺术化形式进行表现,打破传统书法既定的结体构成、运笔章法,在符合“龙”字基本形态的前提下,融入自己对自然界和人的感悟与感受。李凌开始以笔为枪,以纸为战场,“画”出龙字的万种不同造型。有的呈盘踞曲回之姿,有的是腾云驾雾之态,有的修长清秀,有的敦厚淳朴……形态各异,无一重复。其中,尤以巨幅龙字最为出众,构图精巧,浓淡得宜,气势壮阔,为世界华人写“龙”第一人。

 

  1997年,李凌在万里长城现场完成60平方米“龙”字的壮举,在书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反响;2000年春,千禧龙年,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专题片《黑与白的艺术》,李凌集中创作了一批“龙”字,各种形态,不一而足。专题片播出后影响很大;2005年8月,李凌应邀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暨全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特奔赴奥地利举办“李凌维也纳书法展”,展现中国龙字造型万变的书法艺术,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2006年,在德国汉堡“中国之夜”文艺晚会上,李凌手握48斤重的大毛笔,现场创作象征中国图腾的巨幅“龙”字,再现中华书法的艺术魅力。

 

  此外,李凌还创作各种造型的“佛”与“和”字。2005年4月25日,中国海南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普济桥上,李凌挥动重达45.8 公斤的巨型毛笔,耗墨130公斤,费四尺长佛黄撒金纸 3000 张,写成长108米、宽11米的巨大“佛”字,为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一幅“佛”字,这一壮举被凤凰卫视进行了航拍,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李凌、汉字艺术创、书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