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民建会员建言中国基层医疗改革

2015年05月05日 10:08 | 作者:卢长林 封国生 梁金凤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三)价格体系滞后与药品乱象

  现有中国的医疗领域,无论是医疗服务项目,还是药品与耗材,价格必须由政府制定。具体而言,医疗服务项目由各省发改委物价局和卫生行政部门商定,而药品价格则需经过2层行政定价,即国家发改委物价司确定药品最高零售限价,而省药品集中招标办确定中标药品以及中标价,公立医疗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都必须执行中标价。计划经济无疑对稳定医疗价格体系与社会福利贡献巨大,但落后的计划经济指导现代医疗价格体系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剥削”!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依然实施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在1999~2000年制定的!日新月异的医学领域,依赖如此过时的政府价格指导政策。面对如此事实,中国强势的政府机关多年流逝却依旧无所作为。

  在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自负盈亏”的大背景下,荒唐行政定价要求在物价高涨的今日,执行各种基础高技术与高含金量的医疗项目,包括挂号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较绝大部分服务行业均呈低廉价走势。令我们寒心的现实比比皆是,举一例:一级护理的收费标准,2000年各地的定价标准一般是1天7元;不少地方经过调整,护理费变为1天12元。无论是7元还是12元,还都远远低于“足浴的时价”。基层医院患者人群较小,以开展基础诊疗项目为主,何以能通过这样低廉的服务价格体系自负盈亏。于是,乱象衍生,常见的就是“以处方养医”、“以检查养医”、“以耗材养医”!这是“过度医疗”的根本原因!不能否认,无论何种社会体制,经济运行规律具有一同性。不予足够的财政支持,却需面对无底洞式的支出和付出,必然要“另辟蹊径”满足经费来源。政府将自身的行政失位后果转移至医疗机构,何其荒谬却还言之凿凿“公益性”。

  行政定价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价格虚高。患者不常见、且定价者也不知晓的新项目、新检查、新药品等,仅单个价格就足以令普通基层家庭“因病致贫”。政府机关既不承认自身专业性不足,其计划赶不上变化,价格永远定不准也不在其可行政干预的环节。其1,未见建立基层的基本药物制度;其2,未见深入反思现有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其3、不主导生产、流通基本药物;其4、缺失罕见病医疗救助保障体制。基本药物应定性为最为广泛使用和廉价有效的药物,却在现实中或因利益蒙蔽、或因监管缺失、或因不懂专业,造成基本药物价格高昂,或无药品企业生产,或充斥着疗效不确定的中成药以及不该属于基本药物范畴的高端药物。基本药物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药物应用指南,也是民众享有事宜医疗保健制度的基础,却在现实中如此扭曲。

  (四)基层卫生人才贫乏

  中国经济困难时期,尤其在解放初期,为了快速建立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广泛覆盖农村卫生保健,曾采取极具效率的“赤脚医生”体制。无疑,这种“快速培训班”式的基层医疗人员对国家的卫生保障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国家经济实力高速进步,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的成熟,此举已不再符合时宜与规范。民众对卫生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已无法通过未经系统化悉心培训的一般性医务人员来满足。现今我国仍然采取城乡医疗执业要求区别对待的政策。深思此举的背后,其1,忽视基层就医人员的合理权益,歧视基层就医者无需事宜性培养的医疗人才需要,连最基础的医学培养(全球主流5年制医学本科学位)资格都不具备,更漠视他们在基层获得高水平医学人才服务的权利;其2,默许缺乏规范化培训的医疗人才在基层卫生机构执业,官方允许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水平,根本上蔑视基层卫生体系的构建。

  在基层卫生体系构建不被重视的前提下,毫无疑问,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募集组织自然落后。基层医护人员的薪酬如此微薄,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挽救生命与保卫健康的专业人才收获比体力劳动者更低的回报,妄想与体面的白领或公务员等行业同质。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宁可在无法获得城市卫生机构录取后选择转行,现有医学人才流失居于世界前列!他们更无法考虑前往基层执业,因为到基层工作无法预期职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没有职业尊严,卑微的医疗专业人才还得面对民众的不信任,辱骂、殴打、伤残已不罕见,因热心行医治病救人而被报复杀害已日渐苗头!政府、法律和公安此时全体旁观和无所作为,高尚的医务人员面对暴力得不到理应尊严与公平,却每每被“医德医风”的贞洁牌坊绑架!即使在北京,基层卫生机构尚缺乏高水平人才,何况其他广大的中国基层?

  此外,除了薪酬、卫生机构硬件外,僵硬与充满不公且遗留计划经济体制的人才环境也是基层“人才饥渴”的关键因素。浓烈的行政化色彩笼罩在基层医院人事安排,权利寻租空间直接扼制人才活性,也必然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发展。中国基层卫生机构中不乏职称和学历不相称的人员占据高职称技术岗位;由于绩效考核标准尚未建立,人员无工作积极性,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提供医疗服务。长期以来中国卫生人才的职称审定制度饱受诟病,不以临床工作量及业务能力为评定核心内容,而评比个人学术论文、著作或专业协会兼职等非“附加值”,加之机构编制受限与缺乏透明度,构成笼罩人员晋升的“沉重天花板”。

  许多问题如此沉重且并非一朝一夕解决。然而,却有原因显而易见,迫在眉睫予以处理,为基层医改筑基。国家层面已具决心进行基层医疗改革,诸多问题业已清晰,宜纵观全局按照轻重缓急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加速中国基层医疗改革,在此建议如下: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民建 基层 医疗 机构 医疗卫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