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聚焦投融资体制改革

软环境创造好 融资不是问题

2015年05月07日 09:20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5月4日上午8点40分,距北京市海淀区政协第25次主席会议暨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还有20分钟,区政协委员王颖已早早来到会场。

  吸引王颖的不仅是此次会议主题——“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更重要的是,海淀区委副书记、代区长于军,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彭玉敬,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及相关委办局负责人的出席,让他觉得此次会议的“含金量”很高。

  王颖的感受是有原因的。为创新政治协商活动的组织方式,落实海淀区委领导关于由“要我协商”向“我要协商”转变的要求,早在去年11月份,海淀区政协办联合海淀区委办、区政府办召开了2015年政治协商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会上,23家委办局负责人提出了52项协商意向,区政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2015年政协协商计划,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正是协商计划中的两个题目。

  投融资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政府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海淀区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瓶颈。

  “现在最缺的是什么?缺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民革区工委副主委文宗瑜认为,投融资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创造软环境,只要环境改善了,规则改好了,机制到位了,融资不是问题。“如果仍然是政府唱主角,民间资本拿着钱敲边鼓,这样走不长远。”

  “我也认为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很重要,环境建好了,‘鸟儿’自然就来了。”区政协常委马一德接过话茬。“海淀区高校云集,学术氛围浓厚,人才多,但为什么没有成为人才的聚集地?造成‘孔雀东南各自飞’的原因在哪里?”马一德进一步认为,海淀目前还没有形成科技创新交易的最优平台,对于人才的集聚和吸引十分有限。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海淀区医疗卫生方面发展较快,到2014年底,海淀区社会办医疗机构总数达529家,占全区医疗机构总数的51.3%。“海淀区能不能抓住区域优势,逐步形成大健康产业,打造出海淀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王颖的话引起与会人员的注意。

  其实,自去年以来,海淀区政协就将“中关村核心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作为区政协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这个题目很有前瞻性,符合海淀当前实际,对全国来说也有意义。”正如区政协主席彭兴业所言,大健康产业涵盖了健康产品、健康服务、健康房地产、健康金融等多个领域,在调结构、拉内需、扩就业、增税收、强体质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投资大健康产业,关键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来激活‘存量’。现在谈移动医疗,海淀区区属的8家医院能不能做到信息互通?如果信息不能共享,线下的服务根本谈不上,移动医疗也将是一纸空文。政府该做什么?政府最应该敲边鼓,让市场唱主角。”王颖说。

  关于大健康产业,区政协委员余立新也有话要说。“去年,我把心思都放在社区医养康指导中心建设上,我发现,很多政策其实很明确很清楚,但到了基层,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许多委员也对此深有同感,纷纷表示,大健康产业能否成为海淀区未来真正的支柱产业,关键要看相关政策能否真正落实。

  3个小时的面对面沟通,让与会人员格外珍惜话筒前的8分钟,大家直奔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结束时,很多人都感到意犹未尽。

  “大家别担心,还有其他的意见建议可以继续向我们反映,我们会把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和梳理,形成意见建议专报,报区委、区政府。”彭兴业说。

 

编辑:薛鑫

关键词:北京市海淀区政协 双周协商座谈会 融资体制改革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