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围绕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关注民族地区发展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应当加大人才政策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2015年05月25日 08:31 | 作者:汪俞佳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为民族地区同步建成小康添动力———全国政协“‘十三五’规划中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专题调研综述

  今年,全国政协议政性常委会将围绕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5月5日至13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马铁山率专题调研组赴内蒙古、云南等地,就“‘十三五’规划中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开展调研。

  从塞外春城呼和浩特到的西部春城昆明;从鸟语花香的鄂尔多斯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边境小城瑞丽……一路上,专题组深入工厂车间,走进社区口岸,认真了解情况,只愿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

  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

  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出发前,专题组把调研范围锁定在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承接转移升级、边疆边境口岸开发开放、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等4个方面,旨在通过“小切口”了解民族地区“十三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短板,也是地方有关部门反映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差距仍然较大。以云南为例,全省2014年铁路网密度仅为全国平均的60%,高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6.47%,低于全国5个百分点,还有2个州市未通高速公路。

  “口岸经济发展得益于道路运输的畅通,目前沿边口岸铁路、公路建设时间尚未全部明确,内联外通的通道‘通而不畅’。”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市长罗青说。

  据了解,当前内蒙古、云南等地口岸公路铁路通道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的目标要求。在当前融资环境并不乐观的形势下,民族地区综合交通建设面临资金和政策双重困难。

  委员们认为,民族地区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业等资源丰富,边疆地区更是对外的重要窗口和通道。只要下大力气改变交通落后面貌,是可以大量吸引外来投资并形成“自我造血”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大家建议,国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建设我国向西开放、沿边开放、内陆开放的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构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之间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打通区域间的“断头路”和“瓶颈路”。在路网扩张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统筹规划。

  推进产业有效承接和转型升级

  包头是一个以钢铁、稀土闻名的工业城市。去年以来,钢铁、稀土等行业不景气,地方经济遭遇“寒冬”。在与专题组座谈时,包头市市长包钢不止一次表示:“未来资源型、原料型产业发展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包头“困境”其实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总体来看,民族地区大多属于“原料生产基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主导产业调整升级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西部“后发地区”如何借助东南沿海地区资本北上西移的机遇,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包钢表示:“我们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基础上,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稀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等产业开始崭露头角。”

  鄂尔多斯的转型之路也给了大家不少启示。通过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鄂尔多斯近年来努力改变资源依赖现状,积极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羊绒、陶瓷等非资源型产业方面有了一定起色。

  “鄂尔多斯的陶瓷产业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目前建成和在建的生产线已有40多条,将来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基地之一。”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的信心满满让委员们感到欣慰。大家表示,推动产业承接、转型升级,要重视区域自身的创新发展,避免不同区域间产业结构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同时,应当确保当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强化产业转移集中落地,规避污染型、低端化产业。此外,政府应进一步营造公平、宽松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民族地区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可以把旅游文化产业打造成当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一席话得到专题组成员的赞同。大家认为,民族地区可以抓住国家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契机,真正实现由“出售”矿产资源到“出售”旅游文化资源的战略性转型,让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培育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

  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探索边疆边境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是专题组关注的焦点。

  云南瑞丽是我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5月10日下午,行驶在德宏州芒市到瑞丽口岸近百公里的320国道上,委员们的最大感受是车流拥挤、货运车密集。一进入瑞丽,大家直观感受到“车水马龙”的景象———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货车和悬挂着缅甸号牌的大货车,不断穿梭于各口岸通道与货场之间。

  口岸经济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对外开发的基本优势。瑞丽长期以来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云南省对缅贸易60%以上,占全国对缅贸易30%左右。

  没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沿边口岸经济便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沿边地区贸易方式从以边境贸易为主到一般贸易的比重迅速提升,出口结构从以日用百货为主,逐步向以汽车、机电等装备制造产品为主转变。正如委员们所看到的,北京汽车云南(瑞丽)产业基地、重庆银翔摩托产业园等总投资近300亿元的一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德宏,“瑞丽制造”的摩托车、手机也逐渐成为出口“生力军”……

  然而,委员们注意到,口岸和通道基础设施落后、相关合作项目审批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国政协委员崔景龙表示,“民族地区位于‘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应加强口岸统筹规划,优化边境口岸布局,推动贸易口岸向产业口岸转变。”沿边开发开放不仅是经济方面,还包括人文等其他方面。委员们认为,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与周边地区民族、宗教等人文相近,历史相连的优势,布局和建设一批外向型教育、文化、医疗、媒体等设施,鼓励人文交流活动,增强对外开放的软实力。

  让人才“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9个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苗、瑶、傈僳、拉祜、德昂等民族不到6年”;

  “民族地区由于环境艰苦,不仅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甚至连自己培养的人才都留不住”;

  “教师、医生等公共服务人才和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

  缺人才,是此次调研最常听到的呼声。目前来看,人才短缺直接导致民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

  如何培养、留住和使用人才?委员们认为,应当加大人才政策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对于高端创新型人才,给予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对于实用技术型人才,可以适当降低入职准入门槛,提高工资待遇。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阵痛”,如果缺乏智慧和勇气,何来“柳暗花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观念更新,更呼唤大胆探索——这是委员们的共同感受。让大家深感欣慰的是,所到之处,各级领导干部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这股暖流也汇聚起一个共同愿望———愿民族地区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 民族地区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