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陈友信:盘活中马交流这盘“棋”

2015年05月28日 10:11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

 

  “喂,您好。”电话接通,虽是国际长途,却传来标准的普通话,此刻,记者拨通的是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第一副会长、英迪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陈友信的电话。跨越千里,却有情相牵。聊及“一带一路”战略,陈友信满是关注和期待。他告诉记者,他所投身的事业,也正在此战略背景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让整盘棋活起来

  “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一带一路’建设都是双赢的。”话一开口,陈友信便开宗明义。他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广交朋友,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也符合中国国际化的地位。

  “中国政府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投入到建设中,这意味着无论是贸易合作,还是交通、运输等方面,沿线国家的合作局势都会发生改变,必将带动国际经济的运作发展,‘一带一路’让一盘棋活起来了。”陈友信表示,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时期,马来西亚就是东西方贸易途经的重要港口。

  “现如今,马来西亚仍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真正的多元开放的国际化的国家,这里既有中华文化、印度文化,也有西方文化,仍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马来西亚一直在积极探索。陈友信介绍,马来西亚将于今年11月在雪兰莪州举办第五届马中企业家大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拓展现代海丝路,构建和谐东盟区”。

  “在会上,各国会探讨国际贸易话题,挖掘和发现更多商机,让海丝路与东盟区合二为一,相信在会上会碰撞出很多创新的机会。”陈友信说,近年来,中马两国交往非常密切:厦门大学到马来西亚设立分校,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设分校的大学;中国和马来西亚政府共同投资兴建了关丹工业园,是继山东省中马青州工业园后第二个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的工业园,被称为马来西亚的“经济特区”。“听说,导演张艺谋还将在马来西亚拍摄《印象马六甲》,除此之外,一些大型的企业活动也会在马来西亚开展。”说起这些,陈友信如数家珍。

  留学市场如火如荼

  多重身份,多重关注。“在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我关注的是经贸问题;在英迪国际教育集团,我关注的则是教育和文化。”身兼数职的陈友信,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下,中马留学人才的交流,也抱有期待。

  “当前,中国在马来西亚留学生人数高达12000人,马来西亚到中国留学的大概有三四千人。以英迪国际大学为例,在校就读的15000名学生中,就有10%是中国学生。”陈友信说,当前中马贸易额不断增长,在贸易增加的同时,人才需求也不断扩大,因此,文化教育十分关键,留学交流也会如火如荼地展开。

  “留学生留在马来西亚或者在马工作的也有很多。有一些中国企业到马来西亚开拓业务,常常会聘请既了解马来西亚情况,又懂中国国情的留学生,让他们来打造跨国市场。”

  不仅如此,留学生的范围还向中学扩展。“现在到马来西亚留学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以前主要是大学,现在一些中学学生也会到马来西亚来。马来西亚离中国较近,既有中文交流、中餐等中华文化元素,同时,它也被誉为英式教育在亚洲的基地,因此,马来西亚非常适合中国学生在到欧美国家留学前的过渡。”陈友信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马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会迎来良好契机,必会促进两国留学人才的交流。

  割不断的文化

  “我觉得,在国籍上,我是马来西亚人,但是在文化上,我与祖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年前,我还曾是祖籍国全国政协会议的海外列席代表。”陈友信介绍说,他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祖籍厦门,因此经常到厦门去。“之前的中马企业家大会就在厦门召开,明年还会在成都举办。”

  因为与祖籍国交流的深入,陈友信的脚步遍布中国各地,“我同时也是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席,陈嘉庚先生是近代华侨领袖的典范,他在支持祖(籍)国经济发展,促进祖(籍)国与驻在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思想精神领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启示。”陈友信介绍,中马两国在经贸合作共赢之外,还应加强文化上的交流、沟通。“文化软实力很重要,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台表演等多个方面。文化上的诸多共同点,使得我们可以做更多地交流。例如,可以举办一些类似清真文化的交流论坛。”

  情系故土,桑梓情怀,陈友信表示,马来西亚华侨华人较多,华文教育发展也很蓬勃,在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必将为此作出自身的贡献。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陈友信 中马交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