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聂隐娘那些匪夷所思的"功夫":开脑藏刀 随用随取

2015年05月28日 14:13 | 作者:陈隽情 | 来源:法制晚报
分享到: 

  原标题:聂隐娘那些匪夷所思的"功夫":开脑藏刀 随用随取

聂隐娘

 

  法制晚报讯 近日,电影《刺客聂隐娘》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口碑爆棚,并为导演侯孝贤拿下最佳导演奖。作为电影创作蓝本的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虽然只有短短一千多字,却展现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侠女形象。聂隐娘武艺之高超、神秘邪术之变幻莫测更让人情不自禁地放大脑洞去想象。而历史上,这些匪夷所思的“功夫”真的存在过吗?

  一、 飞檐走壁术

  “能于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

  聂隐娘在成为女侠的道路上,学的“入门级功夫”就是类似后世武侠小说里的轻功。据说她能在峭壁上飞走,想想那画面,堪称古代版“蜘蛛侠”。

  唐代豪侠小说中经常写到侠客的飞檐走壁术,这也是借用了杂技中的轻功技巧。如《车中女子》就曾描写道:“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轻捷之戏,各呈数般,状如飞鸟。”此类轻功技巧在《昆仑奴》中也有描写,而最具杂技性的记载则是《朝野佥载》中的《柴绍弟》。

  柴绍为唐朝大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屡建战功的柴绍幼时就以任侠闻名,而且还有个功夫非常了得的弟弟。柴绍的弟弟最擅长的就是轻功。据说他一跃身,能像鸟似的飞出十多步才能停下。有一次唐太宗命令他去取赵公长孙无忌的马鞍,并事前告诉了长孙无忌,让他派人守备。那天晚上,只见一物像鸟似的飞入房中,割了鞍上的双鞎,拿着马鞍走了,专门守在那里的人竟没有一人能追上。他曾经穿着吉莫靴,脚蹬墙壁走上砖城,完全不用手攀引。他又用脚蹬着佛殿前的大柱,爬到檐头,把着椽头上屋顶,跨越百尺楼阁,一点障碍也没有。唐太宗见识了柴绍弟如此神出鬼没的绝技,恐怕也心里直犯嘀咕:“万一哪天他一不高兴了悄悄潜进宫来可就大事不妙了!”为保险起见,唐太宗下旨:“这人不能住在京城。”便把他派到京城外当了个闲官。柴绍弟的飞檐走壁术在当时声名远扬,人们给他取名为“壁龙”。

  轻功技巧可以说是唐代豪侠中的常技,当然,这种技艺有时似乎要借助一些道具,如唐代豪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白练、白绢或匕首。《昆仑奴》是唐代另外一篇非常有代表性的豪侠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奴隶磨勒艺高人胆大,飞檐走壁拯救被压迫的弱女子红绡,成全青年男女对幸福爱情的追求的故事。金庸先生认为它是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之一。故事结尾处,磨勒在围捕中“持匕首飞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鹰隼,攒矢如雨,莫能中之。顷刻之间,不知所向”,颇具浪漫传奇色彩。

  其实在唐代史料和许多传奇小说中,有不少能够飞檐走壁的黑人大侠。他们大都水性非常好,能够钻入水中为主人捞起落入水中的物品,还能像猴子一样快速爬上桅杆。

  二、 隐身术

  “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

  幻术,和如今的魔术类似,无论古今都是最具神秘性的技艺,也是豪侠小说武技描写的内容。唐代的幻术因印度等域外幻术的传入而有了快速的发展,这表现在幻术已经深入到唐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寺庙集会上就能经常见到诸如吞刀吐火、植枣种瓜、咒人变为驴马等等类型的幻术。

  道教大家葛洪著《抱朴子内篇·遐览》讲到变化之术时说:“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仗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为也。”葛洪提到的变化之术有很多其实都可以用幻术手法达到,如隐身术、易容术、分身术、种植速长术、兴云起火术。而聂隐娘的故事背后有深刻的道教思想,这从他选择一“磨镜少年”作为夫君就可看出一二。道教对镜子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衍生出“镜道”一词。葛洪曾在《抱朴子》里提到镜子神奇之处,如道士入山以明镜径九寸以上者背之,则邪魅不敢近,道士造镜就为了借助其神奇力量进行修炼。聂隐娘一见到少年就认为此人可为我夫,可能也与道教天生对镜之好感有关。正因如此,道教里许多法术都在聂隐娘的技艺里得到了体现。

  聂隐娘擅长的隐身术在法术中只能算是入门级的,可谓“小菜一碟”。正是因为其容易操作,连唐玄宗都试图学上一手呢。他拜的这位老师名叫罗公远,唐朝时著名的魔法师,此人虽一把年纪,但面容却如十六七岁的少年。据说,掌握隐身术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后可变化形体,这在道术领域被称作“脱离”。再过二十年,可跻身“地仙”行列。对成仙有着浓厚兴趣的唐玄宗向罗公远讨教隐形之术,罗公远本不欲传授,但最后被逼无奈,只得从命。于是,玄宗皇帝好奇地学了起来,但隐不利索,总露出点什么,皇帝很不愉快,就责问为什么。罗对皇帝进行了一番劝讽:“陛下,您是一国之尊,不治理国家,却忙着学我们道家这些小法术。如果您真的想全部学会,那一定将怀揣着玉玺走进平常人家,被困于百姓生活中。”玄宗听了特生气,破口大骂。罗毕竟是当时顶级的法师,于是遁形于殿柱中,继续揭露皇帝的过失。玄宗更怒,叫人把柱子砸开,罗又跑到柱下的玉石里。玄宗又叫人劈开玉石,碎成十几块,每块上都有罗的人形。玄宗一下子害怕了,于是认错。在这里,罗公远把玄宗皇帝戏弄一番,施展了奇异的道术。

  三、 变化遁形术

  “忽不见二卫所之。刘使人寻之,不知所向。后潜于布囊中见二纸卫,一黑一白”

  “果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

  “隐娘当化为蠛蠓,潜入仆射肠中听伺,其余无逃避处”

  聂隐娘会的异术远远不止隐形这么“简单”,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侠”,还要精通多种“功夫”。故事的结尾部分,聂隐娘以一敌二大战对手,双方都亮出了绝招,诡异精彩场面堪比古代版的“好莱坞大片”。

  这一天,刘昌裔忽然不见了聂隐娘夫妇骑来的两匹驴,派人寻找,不知去向。后来在一个布袋中看见了两个纸驴,一黑一白。聂隐娘的坐骑是一头白驴,却是纸折的,是绝对意义上的奇术。聂隐娘化纸为驴是借用了杂技幻术中的纸人纸马跳舞之类的技艺。据唐代孙顾《幻异志》记载,衢州有一位精通幻术的人名叫施衙推,一次在宴会上主动提出要表演节目助兴,只见他剪了一个纸人儿,抛在地上,那纸人竟能站立起来。后来他唱起了曲,而那纸人则跟着节奏跳起舞来,众人无不啧啧称奇。聂隐娘用纸折的驴当坐骑,大概也是运用了类似的障眼法。

  聂隐娘诛杀敌方刺客精精儿的一幕,写得惊心动魄,刘昌裔只看到两个旗子相互击打,却看不到举旗子的人在动,“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过了好长时间,只见一个人分开的头和身子落了下来,聂隐娘说:“精精儿已经死了。”很明显,这两位豪侠皆会隐身和幻术。

  在对付空空儿的过程中,聂隐娘自知不敌,就化作蚊虫藏在了刘昌裔的肠子中。最终空空儿一击不中,便远走高飞。《西游记》里孙悟空变成小飞虫潜入铁扇公主腹中大闹的桥段,想必脱胎于此。

  四、 开脑藏刀术

  “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

  奇门异术“终极版”来了!如此耸人听闻的武器摆放方式可谓“重口味女王”。聂隐娘的后脑可以打开,里面藏着她的匕首,随用随取,不会伤到自己。这样的功能,不似人类。比裤裆藏雷什么的可是高级千万倍。

  其实开脑藏刀是一种虐刑幻术。在所有从异域传来的幻术表演中,虐刑幻术可以说是其中一大门类,也是比较吸引观众眼球的一类表演。这类幻术早在东汉安帝时就传入了中国,即掸国“幻人”带来的“自支解、易牛马头”。此后虐刑幻术不断传入中国,《颜氏家训》中提到的“屠人、截马之术”即属于虐刑幻术的一种。到了唐代,道教里也出现了许多“不忍直视”的此类技艺:“又能自以刀剑剪割手足,刳剔五脏,分挂四壁。良久,自复其身,晏然无苦。”与以上所列比起来,聂隐娘的“开脑藏刀”也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文/陈隽情

  李白身上也有大侠的“范”

  中国古代豪侠发端于春秋乱世。礼崩乐坏之际,侠者应运而生。历史上的这些游侠,和后世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到了唐代,侠风之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王朝的建国问题。隋末朝政混乱,李渊父子的取而代之也离不开侠义之士的相助。整个唐代侠风盛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了唐朝开国的影响,侠客们也因此有了立足之地。

  唐代,复仇、结客、为人鸣不平即杜甫所谓“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遣怀》)的行为,都为人所称道。李白歌唱过“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的侠义行为,他在年少时曾任侠杀人。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唐代传奇描写侠女的故事风行世上,数量众多,且为后世沿袭。

  《红线传》、《聂隐娘》等篇,反映了当时藩镇间尖锐斗争的现实。篇中所写的侠士,或能腾空飞行,或有超人武艺,实际上是把侠士神化了,这种情况为过去的侠义故事所未见,当是受流行的宗教迷信(主要是道教)的影响,成为后世武侠小说的滥觞。

  唐代的女侠形象个个身怀绝技,道术到了唐代更是内容丰富,不仅有变形术,而且出现了药水化尸、服丹飞升、永葆青春、飞檐走壁、咒语等法术。比丘尼能够破腹出脏,断截身手之后,自我还原“身形如常”,唐传奇中的聂隐娘也能化为小虫藏于人腹,化险为夷后复原人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聂隐娘会的那些“武功”……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聂隐娘 侯孝贤 功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