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蔡玲:从三尺讲台到最高协商议政平台

2015年06月09日 09:42 | 作者:廉维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5-06-09zx401_P_1_428_507_1209_972

 

  “权力暗箱操作,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少数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台上高调反腐败,台下带头搞腐败。有的基层干部只办‘三件事’——一是有利可图的事,二是自家和亲戚朋友的事,三是拿了人家好处的事。心想歪了,经也念歪了。塌方式腐败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破坏政治纪律规矩。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当地政治生态污染之源。”

  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蔡玲的《治理塌方式腐败重构政治生态》的大会发言赢得了多次热烈掌声,引起委员们共鸣。脱口而出却针砭时弊、语言朴实但充满力量,蔡玲也因此被网民亲切地称为“犀利姐”。

  “犀利姐”其实很温和,坐在北京长安街旁的会议房间里,蔡玲语调柔和、条理清晰地向记者讲述自己从求学到任教,从政府部门工作再到党派中央任职,从武汉市人大代表到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过程,谈吐间透露出多年深耕基层广泛调研积淀的自信,也展现出一位党外知识分子为国进言、履职为民的情怀。

  求学经历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

  “从16岁上大学开始,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我的老本行,我的求学经历也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密切相关。”1984年,蔡玲从安徽大学毕业前夕,主动选择到大别山老区农村去实习,在那生活了一个多月,调研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情况。“当时安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到农村去,能充分接触基层实际,真正了解什么是农村改革,这也是我学习和开展调查研究的第一课。”

  与老乡们拉家常谈心,蔡玲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实践有了切身的直观认识,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热情欢迎也给了她很多启迪。蔡玲顺利完成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初探联产承包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看具有前瞻性。“我的指导老师对这篇论文很满意,只是把‘剩余’改成了‘富余’———当时用‘富余’更合适。”

  大学毕业后,蔡玲成为中共巢湖地委讲师团的干部,书本上学来的经济学知识结合从老乡那里学来的实践经验,一边调研、一边宣讲,让这个20岁的年轻人讲起话来底气十足、头头是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11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在安徽省巢湖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当时,蔡玲被抽调到为大会服务的工作组材料小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发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新蓝本。学习了这个重要决定,蔡玲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回到校园,攻读硕士研究生,“以前学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主要是讲计划经济的,我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知之甚少,需要深造补充知识。”蔡玲回忆起当年选择政治经济学专业读研的初衷,一腔青春热血,渴望为中国改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1985年,蔡玲考取中南财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后于1987年赴南开大学进修国际经济学,系统学习掌握商品经济理论。1988年硕士论文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毕业后在中南财经大学任教。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是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时,蔡玲再次选择要深入学习研究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学。

  “当时市场经济一提出来,我又一次感觉到了知识匮乏,于是再次选择政治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1993年蔡玲考取中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1994年赴武汉大学进修西方经济学博士生课程。1996年博士毕业论文是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战略研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1月蔡玲通过考试选拔,1998年公派到荷兰提尔堡大学研修市场经济学。1999年出版国际金融合译著作《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2000年出版专著《国际经济合作与中国地区经济合作协调机制研究》。多所高校的联袂培养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为蔡玲成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每一次求学经历都契合着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对我而言,要特别感谢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蔡玲说。

  从三尺讲台讲到最高议政平台

  丰富的求学经历为蔡玲胜任不同岗位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十几年。蔡玲倾尽所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她的课讲得丰富而生动,《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等,普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走出校门,先后给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企事业单位做了100余场政治经济专题讲座,在研究和宣讲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讲演口才。在高校工作期间,她还注重实际调研工作,主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长江流域对外合作开发战略研究、地方“五年规划”等课题研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2002年她担任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心创办《省情调查与分析》内刊,带领团队积极探究WTO与地方经济发展对策,组织并撰写系列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参阅,得到省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落实。

  “如今中共中央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我感觉自己发挥专长的时机又一次到来了。”蔡玲说。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让蔡玲的视野更宽、思路更广,事业发展的路也更加丰富起来。2001年她参加湖北省公选厅级领导干部,走出校门成为行政官员,担任湖北省物价局副局长;2007年调往民建中央调研部,先后任副部长、部长。

  与此同时,蔡玲的社会身份也逐渐在变化,武汉市人大代表、武汉市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民建湖北省委兼职副主委等工作的历练,让她对参政议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2003年,蔡玲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是连任三届、历时12年,履职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委员”。

  蔡玲为社会广泛熟知,还是十二届政协以来她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做了两次精彩的脱稿发言,一次是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讲《如何避免“八项规定”一阵风》,另一次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治理塌方式腐败重构政治生态》。两次发言都赢得了包括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白岩松这样评价蔡玲的大会发言———“像个骄傲的学生一样在背诵自己得意的作文,既轻松又发人深省”。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发言,事先必然要做足充分准备。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发言稿内容烂熟在心,呼之欲出,讲的又都是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脱稿讲反而能更自如些。”在万众瞩目的人民大会堂她讲得思路清楚、挥洒自如、气定神闲、语言铿锵有力。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蔡玲 调研 政协 议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