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传统村落之忧、非遗传承之惑、文物安全之危——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走出几重困境?

2015年06月12日 19:14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题:传统村落之忧、非遗传承之惑、文物安全之危——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走出几重困境?

  新华社记者姜潇、张琴、王学涛

  13日,我国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回望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出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我国世界遗产总数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传承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道路上成果丰硕。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工业化与城市建设大潮中,文物损毁严重、传统村落消失、非遗传承遭遇瓶颈、文物安全岌岌可危……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依旧困境重重。如何保护根脉,留住记忆,让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城镇化下文化遗产之忧

  2009年,位于重庆永川区的明代壁画墓被公路建设方推掉;2014年,荣昌工业园内14座古墓毁于推土机下……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中,无序的基础建设与文物保护,永远是一对矛盾。

  2014年,国家文物局曾对100个古城不可移动文物的消失情况进行普查,折算后发现,全国一年大约有1.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消失。而在近年来的城镇化浪潮下,我们的自然村正以平均每天80到100个的速度在消亡,其中包含大量的传统村落。

  2014年,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选取了270个传统村落,计划用三年时间,统筹推进遗产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使之成为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的典范。截至目前,我国约有一半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接下来,将把落实保护成效与提升民众文化自觉作为工作重点。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文物专家詹长法认为,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公共资源,各地方、各部门需要形成合力。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其结果只能是文物的消失和历史记忆的衰败,也将成为人类永远的遗憾。

  非遗在失与传之间徘徊

  近90岁的刘隆千是非遗项目麻纸代表人,也是村里资格最老的古法造纸人。而一墙之隔的院子里,一个更低成本的造纸作坊在运转,造价比麻纸便宜0.4元。由于没有市场,麻纸正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8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是世界上入选最多的国家。然而近些年,后继乏人、受众老龄化、市场开发难……使这项“活的传统”正遭遇传承与发展的瓶颈。

  如何正确看待非遗传承问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认为,如果一种文化形式不能为现实社会服务,实现不了自身价值,我们也应尊重其发展规律。通过及时开展调查,用现代化方式保存档案、做好记录。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尝试通过改良工艺,进行生产性保护,使古老工艺迎来新商机。西藏林芝地区将藏族传统织布工艺与市场对接,开拓从文化创意到生活产品的市场经营路线,让传统工艺走出深闺,迎来新生机。

  重庆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段明提出,非遗保护工作要适度开发,适当创新。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探索一条成功的市场化道路,并在获得经济效益后“反哺”公益性需求,推动非遗的永续发展。

  文物安全需警钟长鸣

  历时9个月、追缴文物上千件的辽宁朝阳文物大案日前告破,被称为“共和国涉文物第一大案”。当前,盗掘、盗窃、走私……已成为打击文物犯罪的难点和重点。

  一面是人祸,一面却是天灾,文物安全可谓岌岌可危。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大火,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被烧成废墟;2015年伊始,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火患’已成为文物建筑最致命的伤害。”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认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仍处于文物安全事故的“多发期”。

  要始终以挑剔的眼光对待文物安全工作,是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和决心。从2008年至今,中央不断加大对文物安全投入,一大批国保单位建设了安防、消防和防雷安全工程,安全防范条件得到良好改善。2014年4月3日,公安部、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消防安全责任、基础建设、火灾防控等方面,全方位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

  破坏文物安全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毁灭性侵蚀。多位文物专家呼吁,提高文物部门行政执法力度,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和法律意识刻不容缓。此外,引导民间资本合理参与文物保护,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成为当下文物保护工作的又一探索。

编辑:罗韦

关键词:文物 保护 安全 文化遗产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