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普陀山:海天佛国 静心的旅程

2015年06月18日 18:05 | 作者:李寅峰 刘圆圆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88011_600x450

 

  50多家寺院密布于这座面积仅有1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海天之间,与佛教文化相关的游览目的地比比皆是。到达这里,你就会知道,“海天佛国”名不虚传。“中华名寺之旅”,普陀山不能错过。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普陀山其实是一个岛。因为舟山人喜欢把岛叫做“山”,所以“普陀”也被称为“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岛,或者说一座海中之山,佛教香火已经传承了1100多年。普陀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本报记者欣然前往,与熙熙攘攘的香客游人一道,体味了一番魅力无穷的普陀山。

  白描普济寺

  在普陀山,随便的一条林荫道上、小巷子里都可以看到庙宇的黄墙,可以想象这里寺院的众多。记者探访的第一站,还是放在最知名的普济寺。

  作为供奉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观音的主刹———普济寺,是普陀山最为著名、香火最旺的寺院。在普陀山佛教协会吉波法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坐落于灵鹫山麓的普济寺。正门面宽五间,重檐歇山,但却紧闭,人们均从旁边小门进入。“这么大的一个寺院,为何不开正门呢?”原来,自宋、元、明、清以来,曾有近20位帝王为祈国泰民安,派内侍来敬奉观音,并供养僧众,礼遇有加。这说明普济寺作为皇家寺院,自古有规矩:山门只有当朝皇帝御驾亲临才能开。这规矩沿用至今,改为只有国家元首、重要客人来临,或遇重大佛事活动时,正山门才会开。于是,平时的香客、游客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

  历史恒久远,魅力永流传。下午3点的普济寺,满是熙熙攘攘的香客。大圆通殿正中端坐着高达8.8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门徒善财童子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东西两壁又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佛教中所体现的雕塑绘画艺术一览无余。几进几出的寺院建筑,保持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古朴典雅中,透着大气庄严。

  走出普济寺,山门外的“海印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现在绿树遮阴,成为许多香客和游客在寺外观景、休息的地方。夕阳西下,此时回望隐隐约约掩映在一片葱茏翠绿之中的普济寺,更显得幽静而神秘。

 

88012

  带着“佛心”去赏景

  普济寺之行,我们有幸到方丈殿,拜会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道慈法师,法师讲了一个“佛在心中”的道理。他说,我们常说“佛在心中”,便是告诉众生:心中有佛,才是礼佛的最高境界。

  正因为有这一个“管寺治山”的好理念,在普陀山的各大寺院是禁止烧高香的。“在普陀山三支清香一元钱,足以表达对佛的敬意。”道慈法师介绍,普陀山的寺院早年靠香客的给养,僧人们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来,自觉地美化周边的环境,建设了很多景观。这样,随着祈福的人多起来,普陀山的旅游也兴旺了。如今,到潮音洞听海涛声声,或穿梭在琉璃金瓦与绿色遮天的树林之间,或掏几元钱到寺院里吃一顿素斋,这种旅游的感受,成为香客、游人们到普陀山享受的一种别样雅趣。

  普陀山的许多胜景源于出家人之手,所以要想体会,也要带着一颗“佛心”去观赏。道慈法师讲起景点之一“心字石”,他说,“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现象。由于“心字石”是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石头上5米见方的大红“心”字,耀人眼目。于是,游人到此多竞相留影,导游也经常在旁煽情:“一人留影,一心一意;两人合影,心心相印;三人合影,必是一家;众人合影,同心协力。”道慈法师说,事实上,立于“心”前,其实应该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沉淀自己、修身养性,这才是佛教文化带给游人应有的借鉴。

  远离喧嚣

  很多人喜爱普陀山的一个理由是:让人静心,远离尘世。而什么叫宁静,一定要在此住过一夜才知道。

  早上的普陀山异常安静,从酒店的客房出来走向寺院,只听见远方有梵音清响。到了大殿,看着全心诵经的僧众们,会感到一种通透的轻松与畅快,可以不去管那烦心的琐事。念经的声音伴着钟器的敲打,将心愈敲愈静,愈打愈净。

  诵经结束,人们都会一同走向室外,去迎接第一缕朝阳。因为寺院距离海边并不远,清晨的海滩上人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结束早课的人们来到这里。看太阳缓缓浮出海面,闪耀着远处的浪涛——似乎是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的一种宁静。

  佛教寺院的饮食、清修生活与现代社会推行的慢生活相吻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忙碌之余渴望静下来。道慈法师说,普陀山也有这样的功能定位。“普陀山很多的寺庙都有禅修班,宝陀讲寺每个月都有1-2次,请其他寺院的主持来此讲经、交流。未来我们还要办居士教育基地,届时有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一年不同时间段,让忙碌的都市人需要静心时,来这里过一段清修生活。”

  记者探访普陀山,正赶上哈尔滨极乐寺主持静波大和尚应邀于宝陀讲寺讲经。虽说是讲佛法,除了普陀山学院的学生及随喜护法的居士可以听,来普陀山祈福的香客及游客也是可以听的。两个多小时讲经结束,来此旁听的香客郑先生感悟颇多,他对记者说,法师虽主讲修行,却道出很多人生哲理。“法师以宋代李翺请药山禅师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作说明,潇洒作云,恬静作水,名闻利养,过眼云烟,大道至简,平常心为道,这更是简单的人生道理。”

  游客的分享,让记者对这岛屿格外地喜欢起来,下次再来,定要多住几天,静心赏景、领略佛教文化,过一个不一般的假期。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普陀山 普济寺 海天佛国 中华名寺之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