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对惨烈车祸多点质疑不是坏事

2015年06月24日 09:46 | 作者:朱昌俊 |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分享到: 

  原标题:对“惨烈车祸”多点质疑不是坏事

 

  6月20日下午,南京秦淮区石杨路与友谊河路路口,一辆宝马轿车以“闪电”般的速度闯红灯,在路口撞上了一辆正常左转弯的马自达轿车,马自达轿车后半车身被撞得粉碎,车上两名年轻人当场身亡。事发瞬间的视频和现场照片在网络上传开后,各种传言与猜测纷纷出现。(6月22日《现代快报》)

  这起车祸之所以关注度如此之高,除了发生的时间刚好为端午节,监控视频所呈现出的事故现场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之外,还在于围绕着事故确存在着诸多疑点。按理说,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不该让人以“内幕重重”的猜测,但在这起事故中,诸多疑问并非空穴来风,其发生还应该被正常看待。

  一些疑问是公众依朴素的常识发出的。如从画面来看,车祸现场给人的“速度感”是惊人的,自然让人疑问,为何在市区一辆车能够跑出如此高的速度?加之最初的报道中有事发时车速接近200公里的表述,更加深了人们的疑问。这一速度很有可能只是源自目击者的目测与现场感受,并不客观,却契合了公众的观感。再比如,有目击者看到现场遗落有白色粉末,便联想到是毒驾,这其实也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推测。事后警方回应称,粉末只是玉米粉,通过对车主的检测,并无查出有酒驾和毒驾的嫌疑。

  另一些疑问则源自经验判断,比如肇事司机在事发一小时后才被警方找到,是否存在顶包?这种疑问的产生,一方面是此前确实有过顶包的先例,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于警方的信任度有待提升,且事件中的“豪车”细节,更助长了网友的合理想象。疑问发生后,警方通过DNA鉴定,确认王某就是肇事司机,既作了释疑,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事件可能产生的另一种“意外”状况。

  当然,还有一些疑问是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如既然不存在酒驾和毒驾,那么在城市道路上开出如此高的速度,是否有特别的动机,比如有人一度怀疑车主的目标是撞向公交车。针对这些疑问,警方也都作了专门回应。可见,经由多轮的质疑和释疑,其实整个事件的透明度已有大大提升。

  从事件发生后所经历的舆论变化来看,疑问的产生和转变,有不少是因为在事件在发生之初,各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一些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源多元化,导致信息呈现出矛盾的一面。但到目前为止,质疑与释疑其实都是处于一种良性的互动状态,并没有导致相关方面公信力的进一步流失。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事件的具体原因,当事人是否有精神疾病,事件的更详细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公开,但在新媒体背景下,这一事件到目前为止,其实堪称一个正面的公共事件处置样本。

  新媒体时代,信息源的增多,质疑的传递、发酵,加之相关部门原有的公信力不足,确实对事态信息的发布提供了新的挑战。但在另一方面,疑问所在,公众的监督目光所在,其实也为倒逼提升信息发布能力提供了契机。譬如每一个疑问对应的就是一个事件的信息点,只要及时调查回应,反而会避免出现处理盲点。因此,一些公共事件即便在最初会出现“被质疑包围”的乱象和信息发布的暂时失控,但只要正视质疑,并保持互动姿态,及时回应质疑反而能为涉事部门加分。

  一事当前,以透明的信息发布来减少质疑是涉事部门的本职,但也不要畏惧质疑,带着成见看待质疑。须知,信任的培植恰恰是从不信任开始的。在这个意义上,这起“惨烈车祸”所面临的质疑,其实并非坏事。而习惯在质疑之下开展工作并让释疑跟上公众知情权的步伐,亦是新媒体时代,职能部门必须拥有的能力、素养。(朱昌俊)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南京惨烈车祸 质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