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善听“坏话”

2015年06月25日 16:12 | 作者:潘铎印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坏话,是指那些批评、揭短、谏诤甚而责骂的话,也包括无中生有的一类话。词意解释为:不对的话,不入耳的话;对人对事不利的话。“说坏话”,是不团结的重要表现之一,说坏话的人越多,就越不团结;越不团结,各种各样的怪话、坏话就更是层出不穷,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战国策》中有一个“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漂亮,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说他比徐公好看。故事警示人们,在天花乱坠的“好话”面前,领导者需要清醒的头脑。反之,就容易被“好话”所惑,造成决策和工作失误。由此,对“说坏话”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关心他人、不信任他人、不尊重他人,恶意诋毁、诽谤、排挤同志,这是一种“说坏话”;如对某些人的工作作风提出批评意见,或对其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反映,这也是一种“说坏话”,但这种“坏话”是正义感的体现,其作用是弘扬正气,对净化班子、单位乃至整个官场的风气功莫大焉。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未能建立起良性健康的社会政治生态,不但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机制也形同虚设,使得某些人以“维护团结”之名,大行打压批评监督之实。此情况下,如果一味要求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不能“说坏话”,追求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看似维护团结,其实质却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维护的是不正之风、保护的是问题官员。因此,领导干部要正确理解“坏话”,在旗帜鲜明地反对故意破坏团结的言行的同时,也应肯定和鼓励勇于对丑陋现象说“不”的有正义感的干部。

  “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却是一种危险”。领导者善听“坏话”,既是态度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要让人说话,就要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平台,使群众对政府、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有发表的渠道、被采纳的机制;要容人说话,培养纳言的气量、雅量,做好承受批评指责的心理准备,不要一闻批评之声就跳起来,更不能揪着不放追查追究,甚至兴师问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坏话”中自省不足,找出被人中伤的根源。领导者虚心听言,诚心纳言,人们才会真心直言,吐露真言。二者相互作用,良性循环,才能共同创造实事求是、风清气正的话语环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青岛市审计局)

 

编辑:水灵

关键词:善听 坏话 忠言逆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