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文件>协商民主协商民主

共同努力推动政党协商“真协商”

———“政党协商与依法治理”论坛综述

2015年07月22日 08:17 | 作者:朱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和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近日在沈阳举办了第七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来自各民主党派中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辽宁省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政党协商与依法治理”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发表理论观点。与会人员认为,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政党协商需要与促进依法治理紧密结合。依法治理为政党协商提供了法治保障,政党协商为依法治理提供了强大动力。政党协商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引导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从而实现对社会的依法、有效治理。政党协商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就政党协商而言,依法治理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要遵循宪法和法规进行。政党协商效果如何,直接受到政党内外部要素影响。

  基于政党外部要素治理,学者对政党协商发展道出了有益思考。

  从大数据网络、时空变迁来探索中国协商民主发展。大数据网络不仅意味着政治经济生活与技术变革,而且意味着时空维度的变型。大数据时代民意是基于整体样本,涵盖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信息数据。特定公共议题的民意往往存在峰值、低谷与稳定值,公共政策议程不仅应考量当下民意,还应考量历时性总体民意,从而将协商民主由三维空间拓展为四维空间。协商民主的升维为政党协商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只有对网络环境保持敏感与快速反应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生命力。

  从协商决策模式探究政党协商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党委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在集体领导制度下,形成了协商决策模式。协商决策的运作成效主要体现如下:完善内部知识应用,提升了政策的可落实性;运用外部知识,提升了政策质量;扩大公众参与,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民主性。

  从协商要素分析探讨政党协商民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协商就要真协商。有学者提出,政党协商要“真协商”,执政党和参政党都需要努力。对于执政党来说,重要的是要发扬民主,应确立民主党派平等的协商主体地位,构建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性文件和法规。从参政党而言,民主党派要充分利用好协商民主权利和民主机会。

  基于政党内部要素治理,学者从政党能力建设角度阐述了对于政党协商发展的看法。

  一是加强政党法治能力和政党民主能力。有学者认为,贯穿政党能力之中最重要的能力,应当是政党法治能力和政党民主能力。政党法治能力,是指政党依法治理念为前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和处理政党自身,以及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的事务的能力。政党的民主能力,是政党发展党内民主、推动党际民主,最终实现人民民主的能力总汇。从我国政党制度而言,政党民主能力的发展需要用法治理念提高执政党能力和参政党能力。

  二是应重视民主党派能力建设,提高政党协商质量。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探索、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党协商的有效运行与民主党派自身能力建设密切相关。首先,应重视培育民主党派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有学者认为,提高民主党派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路径,即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其次,应有效提升民主党派协商能力,推进民主党派智库建设,发挥民主党派知识分子集中、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与知识界和专业性社会组织保持良性互动,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朱虹)

 

编辑: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