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公立医院改革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调研报道

委员把脉中医药人才“高位截瘫”

2015年07月30日 09:44 | 作者:刘喜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县域中医药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建议国家能够调整用人政策,特别是在编制管理、工资待遇、职业前景等方面为基层中医药人员提供更多优惠条件,吸引他们留在基层。”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赴河南调研“公立医院改革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座谈会上,河南省卫计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重钢向调研组表示,基层中医药人才“引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的尴尬局面近年来愈演愈烈。

  在调研组随后到达的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阳市张衡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匮乏问题也一再被提及。

  “订单培养”靠不住

  调研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委员坦言,人才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中西医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是比较西医,中医药人才的匮乏现象更加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在相关人才管理体制上的‘高位截瘫’,没有相应的政策去支持人才来到基层、留在基层。”

  其实,早在几年前,为鼓励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教育部开始推行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计划,但几年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以黑龙江省的定向医学生为例,据我所知,90%的毕业生去了大城市,他们宁肯缴纳培养补偿金,也不愿意去基层。”曹洪欣委员认为,基层医务人员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几乎都得不到保障的尴尬困境,是定向医学生违约的主要原因。

  “定向医学生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模式?在服务期满(比如5年)后,就能回到城市拥有不错的职位?并且,要保障在定向生服务基层期间,待遇要好于县市医院。”调研组成员、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萍委员认为,让定向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都不算难,但是要留在基层,难度就比较大,界定一个合理的服务期也许是不错的尝试。

  全国政协常委高体健也不认可定向生的培养模式,他的建议是在基层医院设置适合医生发展的岗位。“这就需要负责医改的人,要对医院有感情,出台的医改政策要接地气。人和政策的问题能够在医改过程中妥善解决,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将会得到充分发挥,而中医药服务的价格还会下降不少。”

  医院培养或许是出路

  一边是基层医院中医药人才匮乏的困惑,一边是基层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如火如荼。

  在调研组考察的南阳市高新区张衡第一社区服务中心南阳疼痛医院,一位张姓中年男人正趴在病床上做针灸,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于10天前住院。住院时腰部几乎不能动弹,也不能站立,经过一个疗程(10天)的针灸综合治疗,现在已经能够站起来了。类似张姓患者患上各种疼痛的病人,在该院治疗的还有几十位。

  据院长董军介绍,该院是一家专门的中医社区医院,现有职工103人,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46人,不管有无编制,医生们在待遇方面同工同酬。该院去年的营收收入接近1100万元,患者主要来自于周边社区,也有部分湖北患者慕名而来。

  目前,这家医院的医生已经全部具备本科学历,不过都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医生们的第一学历要么是中专要么是大专,但他们都享有外出进修的机会。

  “进修的学校有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进修时间包括3个月、6个月及1年不等。近两年进修的时间一般是1年,进修期间工资照常发放,市中医药管理局按3万元/人/年发放补贴。”董军表示,因为能够享受补贴,且工资照常发放,医生们都愿意外出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黄洁夫和其他委员们对该院的人才培养和聘用模式给予肯定。高体健常委则强调,最适合的岗位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医生和医院的发展,这家社区医院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的同工同酬、继续教育等人才应用模式,或许可以成为样本供其他医院学习借鉴。“不过,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困境,还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 公立医院改革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