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重寻黄金时代的“中国学派”动漫艺术

2015年07月31日 16:33 | 作者:吴建荣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 

  特伟、马克宣主导的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

 

  原型出自于齐白石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源于陈毅副总理在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候的一句话:“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好了”。影片拍竣后的十多年,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许多国际奖项。从此以后,中国水墨动画开始起步,一部部精彩的水墨动画陆续面世,人们开始从动画这门艺术里汲取中国传统美学的营养,培养了理解中国水墨文化的一代人。展览过程中有一段胶卷在国外被盗,据说是盗走用于研究水墨动画是如何产生的。

 

《牧笛》

《牧笛》(1963年)

 

  《牧笛》是特伟根据李可染的《牧童》创作的。特伟在广东肇庆从化出外景时,巧遇李可染在那里养病,谈及《牧笛》,李可染为特伟提供了近20张的水牛图。这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片。1963年获得丹麦第三届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该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现了美妙的中国风光。1980年特伟去美国讲学时,带去《牧笛》,美国观众看了后发出阵阵掌声,表示:“实在太美了”,“简直是奇迹”,“这真是完全中国式的动画片。”1981年日本动画协会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展览”时,观众看了《牧笛》后深感惊讶。一位日本动画人士在留言簿上写道:“当听到水墨画能动起来,简直不敢相信,可是,看了以后,真是大吃一惊。这样的作品,是用什么技术搞的呢,确实难以想象。能够把水墨动画制成动画片,表明了中国人民对自己传统艺术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外人只能说是‘了不起’。”

 

山水情

《山水情》(1988年)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特伟,阎善春,马克宣共同执导的《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在2006年法国昂西电影节上,组委会邀请国际上三十几位动画家评选出了世界电影百年历史上的百部经典动画片,《山水情》入选了。《山水情》在1988年制作出来后,就在国际国内获得了诸多大奖,收到了很好的评价。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完美的用水墨表现了动物惟妙惟肖的动作--赋予了水墨动画生命的话,那么《山水情》则赋予了水墨动画中国诗画般的心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它的画风和形式与《牧笛》相比也有很多变化,它强调的是中国山水画和人物画中写意的一种画风,比较飘逸、空灵。

 

  万籁鸣主导的长篇动画

 

《铁扇公主》(1941年)

第中国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片长达1小时20分钟,是中国动画第一次走出中国,成为当时继《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影片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获得空前好评,其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同样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并创下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万氏兄弟在电影放映中还尝试用红色玻璃纸挡住镜头,使片中的火焰山放出红光,在黑白动画片中创造了彩色动画的效果。

 

  由于影片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也有意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影片中原有一句字幕:“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后在放映时被敌伪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虽然《铁扇公主》曾被禁,但它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被视为“日本动漫之神”的手冢治虫,正是在1942年观看了《铁扇公主》之后,受到其极大震撼,才使他日后走上了动漫创作的道路,当时的他感到动画片的世界是多么奇妙,这也是他后来投身于动画事业的原动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契机。1978年他带着《铁臂阿童木》来到中国,第一个要拜访的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万籁鸣。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

 

  万籁鸣说过,早年创作的《铁扇公主》只是一次尝试,动画的艺术、技术上不尽如人意,而且,他觉得火焰山虽然能表现孙悟空的英雄本色,但还是不够典型,最能表现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形象的情节,就是《大闹天宫》。在战乱的年代里,本以为不能再提笔的万籁鸣,却最终有机会拍了《大闹天空》。孙悟空的形象最初由张光宇设计,后由严定宪定稿。当年,《大闹天宫》的动画设计组每人桌上一面镜子,对着镜子揣摩表情、口型的变化。活灵活现的猴子是这么画出来的。

 

左侧的是张光宇设计的三个猴子,右侧的是严定宪画的形象定稿

图左侧的是张光宇设计的三个猴子,右侧的是严定宪画的形象定稿,1961年

 

  这部共120分钟的动画分上下两集,完工于1964年,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原画数量超过7万张,仅绘制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工程之巨,在当时的中国和亚洲都是史无前例的。却因为里面的玉皇大帝长得像某伟人而被定格为讽刺时局得动画,大量的原稿被烧。这一禁播就是十年,直到文革结束,《大闹天宫》才完成了在全国的放映,并延伸至海外,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影片公映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轰动,回响非凡,并先后荣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诸多奖项。万籁鸣在自述中说“孙悟空又神采奕奕的回到了人间,孙悟空又过了一次火焰山,我也又过了一次火焰山”。孙悟空终于和米老鼠、白雪公主并肩站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法国《世界报》称其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一点恰是迪斯尼所做不到的。《大闹天宫》等动画震动世界影坛,也留下了世界动画史上的一个名词--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动画在日本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先生亲自率领美影厂交流团前往日本,加上《哪吒闹海》、《牧笛》刚好在日本开始公映,日本动画杂志《ANIMAGE》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动画电影的长篇报道。绍了中国美术动画的四种类型:水墨动画(《牧笛》);民间衍生出的一些制作方法比如皮影、剪纸等(《张飞审瓜》、《狐狸打猎人》、《等明天》、《南郭先生》);传统赛璐珞动画(《大闹天宫》、《雪孩子》);木偶片(《愚人买鞋》、《西瓜炮》、《神笔》)。

 

1981年,中国美术电影考察团在日本与手冢治虫合影

 1981年,中国美术电影考察团在日本与手冢治虫合影。左起为:段孝萱、森川和代、手冢治虫、特伟

 

《ANIMAGE》报道中国电影动画的部分版面

 

《ANIMAGE》报道中国电影动画的部分版面

《ANIMAGE》报道中国电影动画的部分版面

 

  手冢治虫被视为“日本动漫之神”,是日本动漫业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几乎也陪伴着一代中国读者长大。童年时代的手冢,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热衷于采集各种昆虫标本,并用画笔记录下这些标本的美丽形象,大阪大学附属医学院毕业后学到了医学博士。但后来却放下严谨的手术刀,换上浪漫的漫画笔,并为此奋斗一生。据手冢治虫后来回忆,正是由于观看了《铁扇公主》,并受到其极大震撼,才使他日后走上了动漫创作的道路,一生创作高达15万页的漫画作品。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金城介绍,手冢治虫的绝笔之作《我的孙悟空》,正是他对万籁鸣作品终身敬仰的反映。而由手冢治虫与万籁鸣1981年共同合作的画作复制件,也将在本次展览与观众见面。画中孙悟空与阿童木两手相牵,成为中日动漫界友谊的历史见证。

 

万籁鸣与手冢治虫合作画

手冢治虫与万籁鸣共同合作的画作

 

  真正的动画艺术充满人性的光辉

 

  长期以来,国人都将动漫视为“小儿科”,但在西方观众心中,动漫却是“第九艺术”。而且,中国优秀的经典动画与连环画始终在外国观众眼里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心理大师河合隼雄曾说过“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把创作与人生合而为一的,创作绝对是这些人自我疗愈的一个复杂过程,而这些因痛苦而生的作品,也往往治愈了读者或者观赏者的心灵。愈是了不起的作品愈能发掘出人类共通的情感。愈是心灵深处,愈能共通”。那么动画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也应该一样。现代生活太注重表象了,缺乏对内心深处的觉知,动画作品可以融入童话幻想、美丽的画面以及好听的音乐,这正好提供了通往心灵的管道,也可以让成年人静下来与孩子分享沟通,提醒成年人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真正的动画艺术充满人性的光辉,远不是小孩子特有的娱乐。

 

编辑:陈佳

关键词:重寻 黄金时代 “中国学派” 动漫艺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