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鲁甸地震一周年再访灾区:建安全美丽的新家园

2015年08月03日 17:56 | 作者:王长山 白靖利 庞明广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原标题:建安全美丽的新家园——鲁甸6.5级地震一周年再访灾区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白靖利、庞明广

  龙头山、包谷垴、纸厂……去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这些地方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记者重访灾区,看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片曾满目疮痍的土地正在重生。

  目标

  “早日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为安全美丽的新家园。”记者从云南省住建厅了解到,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鲁甸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

  据云南省住建厅介绍,灾后恢复重建实施6大工程109个建设项目3195个工程项目,总投资274.6亿元,用3年时间完成。据介绍,房屋倒塌或损害严重需要恢复重建的,每户将补助4万元,对特困户每户再增加补助1万元,一般修复加固的每户补助0.5万元。

  目前,云南正全力统筹组织并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在质量安全监管中,结合实际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设立村级质量安全监督员制度,适时开展巡查、抽查,保障恢复重建工程质量。

  昭通市监察局介绍,最近对鲁甸县8户重建户反映使用水泥出现混凝土质量等问题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对在工作中未正确履行职责的县住建局4名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的问责处理。

  据云南省住建厅统计,截至7月30日,整个灾区民房修复加固177860户,已完工177054户;民房重建80868户,已开工79754户,竣工64841户,已入住51609户。民房集中重建点79个,已开工78个,其中竣工23个。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

  建房

  “柱子、圈梁都有,住这样的房子安心。”村民刘凤益的新家是二层小楼,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厅堂墙壁上绘有爱心树图案。

  按照规划,刘凤益从山脚搬到鲁甸县火德红镇平坝子安置点。平坝子点共安置105户受灾群众,90户已入住,采取统规自建,政府统一规划好后,农户自己投工备料建设。“政府补助4万元,贷款3万元,向亲朋借点,总计10多万元就建好了。”刘凤益说,搬入新居后,现在正计划着打工、养牛。

  除平坝子安置点外,会泽县纸厂乡新发村安置点已有50户入住;巧家县包谷垴乡小营新区集中安置点,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砌砖、封顶等工作;巧家县老店镇尹武安置点,70多栋二至三层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中……灾区正掀起重建家园的热潮。

  “民房等重建工程是良心工程,绝不能建成豆腐渣工程。”云南建工集团小营新区项目经理周国富说,从进场以来,项目管理团队和施工人员就一直秉承质量安全至上的理念。

  周国富介绍说,施工中班组进场要做技术交底,技术员跟踪检查工序。“原材料要把关,质量检查上有班组自查、管理人员检查、监理再查。”政府的质量监督部门也会派人驻场检查,还有第三方质检部门介入。

  震中

  老街大批房屋废墟被清除,土地平整完毕等待开建新居;板房学校被拆除,新教学大楼基本建成正进行室内装修……

  一年前,震中龙头山到处是残垣断壁。如今,当地干部群众重建家园的热情和意志感染着每一个人。“大家日夜奋战就是要把龙头山建成安全美丽的新家园。”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说。

  灰街子片区曾是灾区最大的帐篷安置点,高峰时有帐篷700顶左右。这里现已是统规自建房和保障房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在统规自建房区域,一些农户正在开挖地基。“国家给4万元,贷了点款,加上积蓄,建成两层半的小楼问题不大。”经常在外跑工程的村民邵发庆很有信心。

  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说,统规自建民房已完成地基划拨并启动建设。“统规自建房为框架结构,设计2层到3层,8月底前一层可全部建成。”

  龙头山集镇恢复重建分新老两个片区,拟安置群众2278户。目前,民房已开建1487户。记者看到,新片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板房学校已拆除,进行土方回填,将划拨宅基地。龙泉中学教学楼、图书中心等和镇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项目已完成钢架吊装和板面浇筑,正进行墙体施工。

  李善云说,看着龙头山发生的变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

  又到花椒收获季。

  花椒是鲁甸等地的支柱产业,地震时,许多群众就因采花椒而躲过一劫,花椒树因此被许多群众称为救命树。如今,许多群众又开始收获新一季的花椒。

  在龙头山镇光明村老街子安置点,房子已交付,安置点中间专门修建了一个广场。李善云说,广场也是花椒交易市场,供当地群众和外地客商收购交易,许多住户的铺面也会派上用场。“毕竟还要靠产业支持发展,而花椒是我们着重打造的重要产业。”

  “没想过能住上有洗手间的楼房,未来要好好谋划。”光明村村民魏国军新家楼下自家的3个铺面已出租了1个,其余两个准备自己做生意用,他还想外出打工赚钱。

  在龙头山镇政府旧址,残垣断壁如故,这里计划建地震遗址公园,供人缅怀和纪念。看着废墟,唐正云一阵抽泣。“许多亲人在地震中逝去,活下来的人如建不好家园,怎能对得起他们?”

  龙泉社区谢家营盘64岁的老人谢维礼地震中失去六名亲人。如今,他的新房即将建好。“人死不能复生,今后还是要好好生活。”谢维礼说。

  龙头山镇石水牛观景台上,有一个整体形似当地地貌的雕塑,雕塑中间的裂缝处嵌入了些植物,碑记中说:“丛生的草木从视觉上把断裂的雕塑重新连接,象征着治愈和重生。”

  鲁甸地震灾区,正走向重生。(完)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鲁甸地震一周年 灾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