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国家艺术基金” 给钱挺靠谱

2015年08月04日 15:50 | 作者:郭佳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60081409883723

图片来自网络

 

  被视作文化部和财政部创新公共财政支持艺术管理模式重大变革的“国家艺术基金”,连续两周进入到2015年度资助项目复评答辩阶段——评委提前两天才进驻熟悉项目材料,翻阅剧本、项目申报书、舞美服装设计图,了解创作意图。答辩现场用环形会议桌替代“审判”似的面对面质询模式,提问环节友善、犀利又直击要害……创立仅两年的“国家艺术基金”借鉴国内外同类基金有益经验,打造基金制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艺术资助体系。

 

  连日来,参加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新创剧目及重大加工修改提高的申报主体,依照京剧昆曲、地方戏曲、话剧、歌剧、民族舞剧、芭蕾舞剧、音乐剧、儿童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以及跨界融合舞台剧等门类,进行复评答辩。此前,初评采取了评委网上盲评,严格采取同行评审、地域回避、单位回避、主创人员回避、双向匿名和所有评审专家均由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式,摒弃了可能出现的中间干扰,使得个别知名院团或知名导演的作品未能通过初评。而进入复评的作品,北京青年报记者所在的大型原创话剧组中,既有知名导演田沁鑫的《北京法源寺》,金牌编剧孟冰的《大师》,又有国家大剧院的原创话剧《样式雷》,李菁、何云伟领衔的舞台喜剧《我不是保镖》,以及票房导演李伯男的讽刺喜剧《彩排》等作品,竞争可谓激烈。早上7点30分,申报主体首先以抽签形式确定了答辩顺序,并进行了视频资料以及PPT阐述的拷贝。8点30分,答辩正式开始,每个申报主体可借助视频和PPT进行10分钟的阐述,之后是10分钟评委提问环节。由于评委中涵盖了编、导、演、舞美、评论以及制作管理各领域的专家,提问极有针对性,如剧作中对于角色的定位与解读,制作环节资金的分配,演出场次的保障,以及高额舞美制作费是否必须,已上演剧目的修改细节等。最终,每位评委会根据申报材料及现场答辩为同一门类的所有剧目进行排序,评委排序总和相加为每个剧目的得分,分数越少名次越靠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基金评选还延聘了青年学者、媒体记者、中小学艺术教师、国家机关和部队干部等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全程监督评审过程。

 

  作为打破以往从行政体系内申报国家级艺术奖项或资助模式的“国家艺术基金”,曾经被常常为创作经费发愁的指挥家郑小瑛称作“天亮了”。去年,年逾八旬的郑小瑛亲自赶来答辩,而今年,参加答辩的艺术家则多了很多重量级的面孔。舞蹈家杨丽萍、越剧名家茅威涛、作曲家叶小纲、金牌编剧孟冰、著名导演田沁鑫、曲艺名家李菁等都认真准备并已完成了答辩。

 

  而除了为知名院团或知名艺术家的新创意提供创作保障外,“国家艺术基金”同样是基层院团,甚至民营艺术机构或独立艺术家个人直通国家级创作扶持的渠道。“国家艺术基金”创立之初便要改“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也因此不以身份来设门槛。对于民营或基层创作者而言,好创意常常受困于经费的捉襟见肘,而商业资金的注入往往又让创作背离了纯粹的创作初衷;但“国家艺术基金”则承诺,只对经费的支出和作品导向进行监管,而不会过多地干预创作。2014年度基金评审报告发布时,民营机构和社会团体立项率偏低反映出这类机构原创力偏弱;而今年的复评答辩中,民营机构依然不是主流,但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也曾表示,要像经营百年老店一样经营国家艺术基金,这其中既有品牌的公信力,更有扶持原创的勇气和魄力。

 

  据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的初评和复评共有1000多名各门类专家参与。复评结果在经艺术基金理事会审定后,将向社会发布评审报告,并公示拟立项资助的项目名单,接受社会监督。(郭佳)

 

编辑:陈佳

关键词:国家艺术基金 文化部 财政部 公共财政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