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青岛市黄岛区政协为推动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

2015年08月06日 11:07 | 作者:杨明 | 来源:青岛市政协网站
分享到: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以下简称“船舶海工制造业”)是国家发展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黄岛区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黄岛区政协高度关注船舶海工制造业发展,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驻区高校的专家学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季度协商座谈会,为推动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走向“深蓝”建言献策。

  黄岛区船舶海工制造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拥有13公里海岸线的海西湾已成为全国四大海工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集聚发展了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5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工为龙头,具备从船用钢板加工与配送、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产业链及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2013年被山东省列为首批蓝黄两区特色产业园。

  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青岛市建设全国海洋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的重要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要实现“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发展愿景,必须充分发挥和放大自身优势,促进船舶海工产业加快发展,这是完成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也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基于这种认识,黄岛区政协组织了这次季度协商座谈会,组织委员、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为努力取得协商议政的效果,会前,黄岛区政协先后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深入调研;组织召开小型座谈会10余次,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调研组认真梳理了目前制约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因素,纵观国内外船舶海工产业现状,一致认为,针对问题挖潜力、突破难点寻商机已势在必行。

  在季度协商座谈会上,20余名政协委员、专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掷地有声的意见建议。黄岛区政协委员、青岛北船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明认为,在扩大市场方面,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行业网站、行业杂志、行业展会、行业协会合作伙伴逐步收集国际潜在客户、合作方和竞争对手的资料,并整理分析运用,针对有实际项目需求的客户,迅速建立信息沟通联系平台,就企业提供信息和进入实际谈判环节搭建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研发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船舶海工核心零部件设计生产能力不够一直是黄岛区船舶海工制造业的重要问题。”青岛市委党校经济研究室副教授胡昱对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指出要着眼产品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引进船舶、海工、游艇关键配套设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的著名企业及研发机构,突破核心配套设备和国际零部件的技术瓶颈,提高高端产品建造及配套比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周边扶植和引导中小企业了解海洋装备所需求的产业链,带动地方中小企业形成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减少企业成本支出,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区地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划布局军地衔接不够,资源、技术和人才军民双向共享不足,国防需求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防建设不能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王臣业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以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引导资源向有利于融合的方向配置,实现经济资源与国防需求的无缝对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船舶海工骨干企业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提高其技术双向转化率。

  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明认为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注重财政性建设资金向船舶海工产业倾斜,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和预算内资金支持,综合运用担保、贴息、保险等金融工具;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落实船舶海工企业在税收、减负免退补助方面的政策;开拓资本融资市场,推行融资租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船舶海工企业上市;鼓励资信较好的船舶海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通过有效信息导向,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

  黄岛区政协主席王谊在认真听取各方面发言后指出,要从明确发展基础和现状、重视机遇挑战、实现产业拓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船舶海工制造业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在理念上注重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在思路上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挖掘潜力,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在具体实施上要强化品牌意识,开拓市场规模,着眼产品配套,壮大产业集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编辑:薛鑫

关键词:青岛市黄岛区政协 推动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 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