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叶少兰:父亲的印记

2015年08月12日 09:45 | 作者:叶少兰/口述 修菁/整理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我的父亲叶盛兰是京剧艺术大家,广受观众、戏迷的崇拜和喜爱,但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慈祥的严父。父爱如山,父亲不仅给了我亲情之爱,而且父亲的一生为人处世侠肝义胆,对艺术的热爱、钻研精神和辉煌的成就,也如一座高大的宝山一样,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是鼓励、护佑我向前走的动力和后盾。

 

  父亲侠义心肠,经常慷慨救助贫困同行。1947年春节前,父亲带着我和母亲、三姐到上海演出。临启程回北京前夜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虽然那年我只有四岁。那天晚上我们准备睡觉时,房间外传来敲门声。父亲打开门一看,是一对身体看着很虚弱、衣着也很褴褛的中年夫妇,带着三个孩子,见到父亲,孩子父亲忽而大呼一声:“四弟,快救救我!”一家人就扑通一声跪下了。父亲当时备感突然,我和母亲站在一旁,也吓了一跳,母亲赶紧把我抱了起来。但父亲没多想,就把他们一家人先扶了起来,让他们进房间坐。后来经来者介绍,他本是富连成科班“连”字辈武戏演员,因身体受伤无力搭台演戏,又遭其他疾病缠身,全家食宿无依,只好来“叩请师弟”。父亲当时并不记得有这么一位师弟,但考虑到人家这么说了,梨园行素有怜贫互济的传统,为急人所难,就将那一次他去上海演出的全部收入,全数赠与了那位并不相识的师兄。当时的上海滩,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事多得让人无法想象,各种冒名顶替、假借名义的诈骗伎俩,防不胜防。所以在回京路上,大家闻听父亲的举动,都说父亲太实在了,这次怕是骗惨了。后来父亲见到姐丈茹富兰先生,特意求证,有无这位师兄。茹先生确认的确有这么位师兄。

 

  跟随父亲外出演出,还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事。那是一年冬天,轮渡上因用“电枪”喷烧冰冻的水管,火星引起旁边机油燃烧。刹那间,轮船失火了。惊慌失措的旅客们涌向甲板,还有的将箱子扔向大海,准备跳下,情形很像《泰坦尼克号》中的情节。大难临头,父亲没有只顾自家,而是找到船长交涉,要求一定打开统舱。因为那时轮船有个“规矩”,凡发生事故,不拘大小,首先反锁统舱,以防人流涌出踩踏。那位船长死活不干,他也知道父亲是位著名的演员,只好用好话敷衍。正当交涉无果,海面上驶来一艘快船,大家都以为是港务局派来的“救生艇”,其实只是来接一位“要人”的富豪子弟。父亲也知机会不容错过,十万火急,要求他能带上船长,或由船长派的人,到岸上好请求派船,营救船上的旅客。开始那位富家子弟并不同意父亲的请求,但是认出父亲是名角,提出只能带父亲,但是父亲执意让他带轮船负责人而去。

 

  那天,在船上,有我们家五口人,父母、我、姐姐和保姆妈妈。惊魂甫定,母亲才发现父亲是光着两只脚穿拖鞋,身穿单衣,一直站在海风冷冽、滴水成冰的甲板上,为遭海难的轮船奔走呼号。这此后很久,父亲脚上的冻伤都未痊愈。这次海上遇险虽说谁也也没料到,但父亲在危难时,不顾妻儿的安危,挺身与船长交涉,坚持打开统舱,尤其是放弃自家逃生机会,为全船人着想。

 

  父亲一生广交朋友,一视同仁,无高低贵贱之分。即使普通观众,到我们家来也是朋友,不管是教书的老师,或青年学生,包括送冰来的,送煤球来的,剃头的或跑堂的,甚至是厨房倒水的,只要你是聊戏的,就来者为客,都可以坐沙发上跟我父亲聊天,跟谁都是朋友。

 

  作为演员,我一向觉得,一心不可二用。从事京剧事业,努力学还不一定能有所成就,哪还能兼顾着其他?这个道理也是父亲教导我的。他说,作为一名演员,就要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咱们的专业上面,一定要把戏排号练好演好,要对得起观众,我们是干这个的嘛,不能让人家戳我的脊梁骨。他从不主动走上层路线,没有所求。他总是教育我:我们是演戏的,要靠能力吃饭,用不着去谋财谋势。做领导的人,要忙碌着考虑国家大事,可能每天要办很多事,接待很多人,我们也别去打扰人家。我们要把时间用在学习练功上,用在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上,好好研究咱自己的玩意儿,为观众排出好戏来。

 

  父亲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作为一名京剧演员的本分。我们行里的一些老先生和老前辈们,一辈子也没有得过什么奖,但到今天,谁不记得他们的名字?演员的流派与他的名气、名号,以及品牌效应,都是与作品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做事就要如父亲那样,不但继续他们的技艺,还应该继承他的道德风尚品质。全心全意一门心思地扑向事业,如父亲所说,咱是干什么的,就要说什么。

 

  (叶少兰,京剧表演艺术家,其父叶盛兰先生为京剧小生“叶派”艺术的开创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叶盛兰 叶少兰 京剧艺术大家 演员 父爱如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