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砚台收藏:文人历史的别样见证

2015年08月13日 10:48 | 作者:伊黛 | 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402222023260226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上海博物馆推出“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以时间为顺序展现了古砚自战国秦汉至元明清时期的砚形风格。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房器物,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砚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从拍卖市场上来看,砚台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藏家所关注。

 

  砚台收藏见证书写历史

 

  据了解,目前,我国现今所见到的最早的砚台是汉代的砚台。上海青浦出土的西汉圆形石砚(附研石)就是例证。早在秦汉时代,砚边多有小石头,唤作研石,就是用来压着墨以磨出墨汁的。秦汉墨多为丸状,尺寸偏小,不能手持着直接在砚上研磨,故需要研石。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砚开始为世人所好。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箕形砚砚面较深,蓄墨量大。作为唐代砚台最基本样式的抄手砚就是从箕形砚发展而来。华慈祥说,典型的抄手砚底部是镂空的,手可以伸入,因为当时文人没有自己专门的书案,砚石需要经常搬动,抄手砚便于移动。

 

  元明砚的造型则承袭了早期的箕形、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等,元代晚期上海青浦重固镇高家台任氏家族墓出土的元圆形三足歙砚,以及明代上海宝山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的明箕形端砚展现了当时的特色。

 

  而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之作,清代砚材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其长;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砚的造型仿古、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各占一席。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表达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砚中还有一类是著录砚。所谓的著录砚,是指在砚图类书籍中出现过的砚,这种砚在古籍中留下了拓图或绘图,以砚与古籍中的砚图相比,如果是同一方,此砚就是著录砚,由于著录砚来路清晰、传承有序,最为人所珍视。著录砚存世量非常稀少,各大收藏机构和收藏家都以收藏著录砚自豪。著录砚中尤以清代高凤翰的《砚史》、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砚谱》等著录过的最为闻名。此次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馆藏精品“高凤翰田田砚”即著录于高凤翰《砚史》;“纪昀铭螭纹端砚”即著录于纪晓岚《阅微草堂砚谱》。而传世的高凤翰和纪昀铭的著录砚仅见数方。

 

  艺术市场的价格体现

 

  除了博物馆中的收藏以外,在艺术品市场上,砚台的拍卖价格也处于上升阶段。自2007年春拍以来,杭州西泠印社连续承办“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到惊喜。

 

  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首场拍卖117方砚,成交115方,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价1832万元,比预估最高成交价820万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16万元。

 

  2009年后,砚台收藏市场势头强劲,西泠印社上拍的98方砚,成交94方,成交率达96.8%,总成交价为1419.9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548.8万元成交,创下当时拍卖历代名砚的最高纪录。

 

  到了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超过百万元;秋拍83方砚,82方成交,成交率达98.8%,有4方名砚跨过百万元。

 

  无独有偶,北京保利2010春拍,清“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而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元至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一直未被关注的名砚已经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

 

  该砚长7.7厘米、宽4.8厘米、连盖高2.2厘米。

 

  双色松花石,长方形。砚为绿、紫双色,墨池两端巧色琢高浮雕螭纹,双螭顾盼相向,身姿盘旋,交结于砚额,砚面周边起棱,浮雕回纹,双螭、回纹俱呈紫色。砚周下陷,与砚盖成子母口相合。砚侧四周亦饰纹。砚底有四个尺形足,覆手中央阴刻“康熙年制”篆书款。砚盖亦为双色,盖面满雕兽面纹,锦地回纹为底纹,精细繁复,工艺繁杂,犹如鬼斧神工。

 

  松花石材可分两类,即松花石与桥头石,清人未细分此二种石类,均名之松花石。桥头石产于辽宁本溪桥头镇,通体色泽均匀,或绿、或紫、或黄,上品者多色相迭,此砚即为桥头松花石。

 

清雍正高凤翰铭田田端砚

清雍正高凤翰铭田田端砚

 

  该砚长13厘米、宽11厘米、高2厘米。

 

  砚身雕绿黄色莲叶三片,筋脉分明,翻卷自如,而以砚堂为莲池,砚右侧刻“田田”二字,下有隶书铭“南村画砚”,背面隶书铭“翡翠屑金,香露泛碧,中通外直,为我守黑,渐之摩之,君子之德。”“髯高”篆文印,左侧刻“丁未”年款,为雍正五年(1727年)。

 

清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

清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

 

     该砚长18.9厘米、宽12.7厘米、高2.6厘米。

 

  圆角长方形,呈紫红色,有蕉叶白、青花、冰纹、金线、火捺等石品。砚堂为圆形,砚堂四周围以流云纹,云纹回转、起伏,在砚面形成高低错落,其中一块不规则的凹处妙化为墨池,砚背琢覆手,局部亦有流云纹。砚的正背面有大小不等、色泽不一的二十八枚活眼组成所谓二十八宿图。(伊黛)

 

编辑:陈佳

关键词:砚台 收藏 文人历史 别样见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