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全国政协提案委赴陕西紫阳调研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工作

“搬迁后,雨季再也不担惊受怕了”

2015年08月20日 09:23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政协“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协同发展和扶贫攻坚”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系列报道 “搬迁后,雨季再也不担惊受怕了”

  山坡上,白墙黑瓦的小楼沿着笔直的马路一字排开,三三两两的村民聚拢在一起,享受着小雨过后清新的空气。8月19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带领“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区域协同发展和扶贫攻坚”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来到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七堰社区调研。5年前,这个位于秦岭深处的小山村遭遇泥石流灾害,几乎成为废墟,如今,当地政府采取整体移民搬迁等措施,为从前住在山上的村民建起了这片集中安置的新居。

  紫阳县是川陕革命老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而在整个川陕革命老区,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还有不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呼吁对发展严重滞后的川陕革命老区加大扶持力度,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此次为期8天的调研,从8月15日起先后赴陕西、四川两省,详细了解老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其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七堰社区聚集了附近山上4个村的村民。一位村干部告诉调研组,搬迁前,每到夜里下大雨,七堰村的党员干部便要半夜掏山沟排水,情况紧急时还要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大家赶快转移。即便这样,2010年7月18日一场洪灾依然吞没了村民的房子,泥石咆哮着冲击而下,多位村民遇难。“移民搬迁后,一到雨季,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该村干部如是感叹。

  在泥石流灾害中失去老伴的村民信大娘,现在和儿孙一起搬进了七堰社区一栋14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内,儿子在附近高速路的服务区工作,孙子即将入伍当兵。“好多了,方便多了。”调研组走进信大娘家时,她反复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移民搬迁成败在于是否留得住人。现在,社区里学校、医院和服务中心一应俱全,附近还建有数千亩茶园、核桃园和数百亩蔬菜基地,以及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不少村民在此就业。此外,还有500余人在附近的工业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务工。

  不过,当地村干部坦承,贫困山区底子薄,“吃饭财政”不足以承担集中安置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础也薄弱,支撑群众致富项目少。“现在山上还有农民没有搬下来,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多新居和就业岗位。”当地一位干部说。

  七堰社区的崭新风貌让不少委员赞叹。“事实证明,在生态保护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进行移民搬迁是个好措施。”孙淦表示,移民搬迁工作应加大统筹规划力度,从省、市到县层层推进,不仅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马儒沛委员提出,要科学规划川陕革命老区的产业布局,既考虑生态保护,又要因地制宜,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帮助当地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各项扶持政策要捆绑到一起,发挥合力。”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提案委 扶贫攻坚 革命老区 调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