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周小川谈政策性银行改革:未来道路还要接受实践考验

2015年08月20日 10:47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前景”分论坛在博鳌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参加讨论。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北京8月20日电 题:周小川谈政策性银行改革:未来道路还要接受实践考验

  记者 魏晞

  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改革,终于落地。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的批复在中国政府网公布;7月中旬,国家外汇储备分别向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48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完成两家银行改革方案中对资本金补充的要求。

  中国金融改革,自此逐渐推进到政策性银行。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三大银行不断在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曲折探路。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职能定位的调整,改革几度启动又陷入重新思考。随着改革逐步落地,多年来萦绕在政策性银行身边的方向之争:定位问题、约束机制、资金筹集、公司治理等,此次都有所定论。

  就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顾了中国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改革历程,解读改革中的具体思路步骤,并谈及政策性银行的新使命。

  周小川表示,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将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机构的注资后,将使其能够满足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好地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两基一支”建设,为国家战略服务。

  今年,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年,而最关键是建立三大机构的资本约束机制。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本金补充已经完成,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金补充也将逐步到位。三大银行改革的未来道路,还要接受实践考验。

  改革的“起承转结”

  “对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看法,是有周期性变化的,就像一个长轴的钟摆在运动。但是每次都应该有进步,看法慢慢深刻。”周小川说。

  最初,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是以经济转轨期间的“承重者”身份出现。

  周小川表示,三大银行的相继成立,使过去承担各种政策性业务的工、农、中、建四家专业性银行得以减重前行,顺利走向商业化改革。当时有观点认为,三大政策性银行完成经济转轨使命后,或许应退出历史舞台,“该消亡就消亡,该关就关”。

  随后几年、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波之后,全球出现了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走下坡路的趋势。德国、巴西、日本等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或被兼并收购,或走上了商业化发展道路、甚至完全转变成商业银行。

  中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市场化新业务,导致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重叠越来越多,业务边界难以划清。2006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其他金融机构改革”。

 

编辑:王沥慷

01 02 03

关键词:周小川 政策性 银行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