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化民族特色为经济实力

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2015年08月21日 10:42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回族书画家为汉族群众写春联

回族书画家为汉族群众写春联

 

大力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现阶段民族地区资源型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6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6个百分点,发展层次低,结构单一。在承接转移中,仍缺乏国家层面的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尚未形成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体系;承接地的软硬件平台建设滞后,配套能力不足,投资环境有待提升改善;承接项目选择存在盲目性和无序现象,与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结合不紧密,对延长当地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不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议:(一)把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升为国家战略。东部沿海企业不少在谋求向中西部转移或向国外转移,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全面总结《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文件下发以来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设立面向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国家产业转移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沿海企业优先在国内转移;加强产业转移指导,优化西部地区及分省产业目录,把消化过剩产能与鼓励产业转移政策有机结合,形成更高层次更为系统的产业转移态势;在分解“十三五”能源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指标时,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其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二)把承接产业同优化自身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和技术门槛,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输入,规避“低端锁定”和“结构失衡”风险。要把承接产业转移重心放在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上,从本地优化产业结构的现实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吸纳承接区际产业转移,重点承接符合市场需求的链条式产业转移,以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真正实现“在承接中提升,在提升中承接”。

  (三)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平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集中分布区,承接产业转移不能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要严守生态红线,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集中力量打造产业聚集平台。如我们调研中看到的呼包鄂产业群、滇中产业园区就是比较好的实例。在园区规划建设上,应整体规划、滚动发展,避免贪大求洋、圈占土地。

  (四)优化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政策支持,但要处理好差别化支持政策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的关系。从长远看,民族地区政府要把吸引产业转移的工作重点放到更好地打造投资环境上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营造务实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编辑:薛鑫

关键词:民族特色 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