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李钢:工矿区养老服务现状堪忧

2015年08月24日 09:04 | 作者:李钢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工矿区的养老服务由于受经济环境、发展水平以及区划不清等因素的制约,既不同于农村,也有别于城市,成为一个特殊的养老体系。日前,山西省大同市矿区组织政协委员就本辖区内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一些工矿区养老服务的现状。由于大同市矿区的煤矿企业多,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工矿区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同市工矿区养老服务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造成家庭照护压力增大。根据大同市矿区城市家庭人口情况调查显示,区域内家庭户规模正在不断缩小,家庭户平均人数由上世纪50年代的5.3人缩至2010年的3.10人,直至2012年的3.02人。由过去传统的大家庭内的众多子女照顾老人逐渐演变为独生子女照顾老人,家庭对老年人照护的力量趋于分散和衰减。

 

  第二,家庭成员流动化,使空巢和特困家庭照护力量日趋薄弱。据相关调查显示,只有19%的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43.7%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35.9%的成年子女和父母生活在两地。在留守家庭内还有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除了无人照料外,还要集中精力照顾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一些失劳家庭、失独家庭、残疾家庭等特殊困难的家庭内,老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甚大,而家庭照护资源缺失,功能薄弱,难以支撑。

 

  第三,社区服务功能薄弱,社区养老服务业滞后。在一些工矿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都极其短缺。以大同矿区为例,驻地的同煤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十多个社区内先后设立了医疗中心,但仍然有很多社区没有建立类似的养老服务中心,比如同煤两区改造工程结束后,有近30万人从山坡上的窝棚式自建房搬进了成规模的楼群里,形成了超大型社区———恒安新区,但由于搬迁仓促,规划不尽合理,围绕养老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同步跟进建立起来,为社区养老服务留下了隐患。

 

  第四,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到位、不充分。在工矿区,政府与大企业的权责职能相互交织、边界不清、责任不明,加之政府财政拮据,存在着一些畏难情绪,总认为抓养老服务是软指标,不着急,没有紧迫感,在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上,处于一种尴尬和有心无力的境地。

 

  鉴于工矿区养老服务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笔者建议:

 

  一、 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符合国情的养老支持政策,如对失能、失智、失独、残疾等特殊困难和无收入的家庭实行补贴的制度,通过公办养老机构及政府购买服务,为城乡“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服务。统筹养老服务业,整合人力资源,把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充实到社区,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更多的人力保障;对一些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不足的县区无力实现资金自筹的,需要国家或省里进行财政转移支付;在工矿区地域内政府地位与企业之间骨干企业难以沟通和融合的现象,上一级政府应成立养老服务统筹协调委员会,帮助所在地协调好政府与企业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二、 政府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在投融资、土地利用、税收减免、补贴支持、人才培养以及慈善捐赠等方面,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还应对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资本补贴,对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进行补贴,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壮大,逐渐走上市场化运营的健康之路。

 

  三、 工矿企业协助政府创新社区服务功能。应将老年人社区照护体系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有责任协助政府做好社区养老中心和服务设施建设。如建设好功能齐全的老年服务中心,构建完善的老年照护支持网络,设立老年职工健康档案,设置紧急呼叫应对服务,实施医疗机构、社区与家庭救急救难的联动机制,搭建居家照护服务与涉老服务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等。

 

  (作者系山西省大同市矿区政协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钢 工矿区养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