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教育人要做方案的提供者”

——对话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

2015年09月02日 13:44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是在一种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成长的

 

  记者:听说今年暑期回老家,您找到了自家的家谱和家训?

 

  刘长铭:对。我在10岁左右,看过自己家谱被焚的场面,但家谱的内容是什么,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些年随着家风家训被重视,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也唤起我的一个心结,希望能找回自家的家谱家训。今年8月回乡,听说本家的一位表弟藏有部分家谱扫描件,我特别欣喜地赶到他家去看,并用相机一一照下来。农村现在还保留的这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需要去保护和关注。

 

  在我们家的家谱中,我看到了一个家族文化的传承脉络,特别翔实和全面,比如里面有祠规、家法、规约、宗禁等等,以及对家族内学校的记录等。尽管之前对古人的家谱有了解,也看过相关方面的一些书,但是亲眼看到自家家谱中的这些内容,还是很震撼。一个家族要想兴旺发达,生生不息,人才辈出,最重要的是要让家族的这些优秀传统能够延绵不绝地泽被后世子孙,被很好地传承。

 

  记者:您刚才提到,家族基因传承对个体成长的重要影响,在早前的多次演讲中,您也提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是培养习惯和态度———让孩子乐于和能够和朋友相处、对事物感兴趣、乐于接受知识、渴望学习等,这些标签在今天的您身上也很突出。家国情怀、敢于质疑、服务社会、勇于担当,这些您希望四中学生有的品性,在您身上是怎么形成的?您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家庭给您的最显著基因是什么?

 

  刘长铭:我有一个观点,孩子的任何优点和缺点都可从家长身上找到痕迹。今年是我父亲去世20周年,本来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我的很多价值观现在回想,是源自父亲早期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翻看他的自传,我时时还能被打动。对待金钱的态度、敢于质疑、坚持自我等等,都受了父亲的极大影响。父亲是上世纪40年代的大学生,学化学出身,我小时候,他在天津一家工厂担任技术员。抗战时,他发明了一种乙醚制剂,成本只需要类似制剂成本的十分之一,可是处在抗战危难之时,这家私企老板却见钱眼开,还以高价卖出这种制剂,父亲为此愤然辞职。要知道当时父亲的薪水是每月500大洋,一级教授当时的薪水是300大洋,可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在金钱面前屈服,也从不把金钱看得那么重,在当时的境况下,没有多去考虑家里生活怎么办,就毅然辞职了。我对父亲印记还很深的一个细节是,只要有一点钱,他都会用来买书。“文革”时他受到冲击,去做运输工,但是没有忘记读书,不管白天多累,晚上饭后,他静静坐在桌前看书的身影,一直留于脑海。

 

  所以,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家长或者说家庭甚至可以说是家族的文化基因。在北京四中,我们曾做过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决定于家长的影响,70%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点和看法来自于家长的影响,6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文化修养、性格和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对他们影响甚大,只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对他们很重要。这些事情告诉我们,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通过家庭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是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重要防线,是第一道防线。

 

  国家、学校、家庭,最终要唤起个体对“大情怀”“道”层面的追求,方法只是“术”层面的东西

 

  记者:您怎么看“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今年北京四中高一新生入学教育讲话中,您又用了“家国情怀舍我其谁”这一主题,您希望北京四中在您任上留下什么标签?

 

  刘长铭:我希望四中是一所民主的、人人向上的、勇于追求理想并能焕发其智慧的学校。教师能够科学、理性地工作,不唯书、不唯上,而是为了教育的本真目标。其实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只要有了“大情怀”,学习、工作自不用操心。价值观是“道”层面的东西,而教法、学法只是“术”层面的东西。一个人能做成什么事,首先取决于内心的情怀。现在让我很欣慰的一点是,家国情怀、服务社会这样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四中学生的骨子里,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一切行动的动力,比如在今年新生入学教育会上,与新生分享成长经历的6位毕业生,讲什么内容,不需要老师提前嘱咐,要讲的内容就住在他们心里。当然我们很注意榜样的引领,学校内的雕塑、国学讲堂的陈设等,都会选用能代表优秀校友故事的标识。

 

点击下方数字或键盘上“←”、“→”键,可翻页阅读。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刘长铭 教育 家风 家训 家庭教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