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视频

延续那响彻世界的军号:美国记者斯诺后人与“号手”谢立全后人在京相聚

2015年09月06日 17:4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次纪念79年情谊的相会

  9月4日,北京民族饭店内,谢小朋焦急地等待着一位贵客。“我真是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天,太意外了。”提起此次会面,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之情。

  谢小鹏是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审,父亲谢立全少将是我国开国元勋、东海舰队奠基人之一。8月下旬,谢小朋突然接到广东省中山市政协的电话:“埃德加•斯诺的后人在国内,欲邀请两家族后人见一面,以缅怀前人对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

  谢小朋惊愕之余,更多是兴奋和激动,他欣然应允。

  结束通话后,他脑中迅速搜寻到谢家与斯诺家族的交集点:一张名为《抗战之声》的照片。79年前,这张《抗战之声》的照片,让埃德加•斯诺与谢小鹏的父亲谢立全结缘。

  “这是一次纪念79年情谊的相会,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介绍,1936年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实地采访,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根据所见所闻写了一本书《西行漫记》。封面上的人物,就是谢小鹏的父亲谢立全。

  斯诺将那帧照片命名为《抗战之声》,他认为,那是发自中国共产党人之声,是挽救民族危亡,响彻大地的号角。自此,红军的身影迅速传遍全球,来自革命圣地的军号也随之响彻西方乃至世界的角落。

  79年后,当年的照片虽然已留下历史痕迹,但两个家族的友谊却经久不衰。今年8月,中山市政协得知斯诺家族后人的愿望之后,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次会面。

  一生珍藏的难忘记忆

  12时,谢里尔•比绍夫携孙子安磊柯出现在大家面前。在中山市政协工作人员的引荐下,两位素未谋面的老人似是失散多年的老友,紧握着对方的手,脸上洋溢着激动而快乐的笑容。

  已经79岁高龄的谢里尔•比绍夫是海伦•斯诺的侄女,在海伦生前曾帮助海伦整理她的手稿和作品。海伦去世后,又将海伦后半生的作品捐赠给杨百翰大学图书馆。她为妥善保管海伦文学作品、传播海伦精神做出了努力与贡献,也因此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位老人聚到一起,在翻译的帮助下热情地交谈着,丝毫不惧语言不通的尴尬。“你来过中国几次?”“我之前来过多次了,每次来到中国,都有宝贵的收获。”谢里尔•比绍夫微笑着回答。

  谢里尔•比绍夫告诉谢小鹏,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人民对斯诺夫妇的敬重,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与您会面。将是我一生珍藏的难忘记忆。”

  谢小鹏深情回忆了父亲的生平,并介绍了父亲和斯诺之间的联系。1936年6月,在宋庆龄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斯诺先生带着隐形墨水写的介绍信、两架相机、24个胶卷和笔记本,踏上了中国西北的土地。

  采访期间,斯诺一直想找一个能表现“红军是中国抗日先锋军”的号手形象。一个偶然的机会,谢立全进入了他的视野。

  在宁夏同心县豫旺堡的城墙上,斯诺和谢立全合作拍下了这张珍贵的抗战历史照片。照片上的谢立全头戴八角帽,身体稍稍前倾,腰挎手枪,手举军号。

  “这张照片记载的不仅是父亲的形象,也并非个人荣耀,而是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象征,斯诺先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的第一人。”谢小朋说。

  谢小鹏拿出一本珍藏已久的《西行漫记》,泛旧了的扉页上,依然能看出那张稚嫩的脸庞,透出的坚毅和自豪。他将父亲的石刻像印在封面,送给谢里尔•比绍夫作为留念。

  赠予时,他不停地摩挲着书皮。“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承载了两代人的友爱和情谊。”谢小鹏说。

  “我很喜欢这个书上的吹号手,但之前不清楚这个可爱的小战士到底什么人,今天才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谢里尔•比绍夫说。

  要向斯诺学习,促进中美和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没有看到斯诺的书,在生死未卜的戎马生涯中,也不可能再去关心照片的下落。”谢小朋介绍。

  1940年,谢立全长途跋涉到达广东,成为珠江纵队的领导人之一。他领导下的抗日纵队还支援过盟军的太平洋作战。

  1972年,在北京出席海军常委扩大会议的谢立全看《人民画报》,无意中看到斯诺拍摄的《抗战之声》。激动之余,他提笔给妻子苏凝以写信的方式将那段历史叙述下来。

  信中写道:“那个吹‘抗战之声’(的人)是我,这可以肯定,不会张冠李戴的。回忆当时我不是号兵,我是一军团教导营的总支书记。斯诺看我健壮,衣冠比较整齐,又是背了手枪的干部,把我拉去照相的。”

  有人知道那张照片是他,去采访他,谢立全说:“不就是一张照片吗,我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了,我们是幸存者,比起他们来,我们有啥可吹的。”

  谢小朋说,父亲在家中很少给他们讲战场上的故事,此前,他仅仅向家里提及一位“洋人朋友”,“这个‘洋人’没有洋架子,跟他们打成了一片。”

  79年时光流逝,那些不屈不挠的身影,依然激荡着我们的心灵;79年的时光荏苒,那些无私奉献的国际精神,依旧在我们灵魂中延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和平不是一句口号,存于历史也存于我们普通现实生活中。”提到和平,谢小鹏感慨良多。他告诉谢里尔•比绍夫,斯诺夫妇的正义感和敏锐的新闻直觉,让世界了解真正的红军和红色精神,看到了中国的革命的生命之源。

  临别时,谢小鹏送给谢里尔•比绍夫一套关于长城的画册,画册收集有150年前外国人拍的长城和现代人拍的长城。“对于中国来说,长城有象征意义,长城拒绝征服,但不拒绝交流。我要向斯诺学习,促进中美和平。”

  “我来中国代表着斯诺夫妇,我在中国受到的礼遇,让我深深地为他们骄傲。”谢里尔•比绍夫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夫妇多次访华,不遗余力推动中美友好建交。斯诺夫妇是一个团队,他们共同为中美建造了友谊的桥梁,把美国人民的心和中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在世界上各不相同的政治制度背后,有着真正的人民,他们的心、他们的思想,相距并不遥远。”谢里尔•比绍夫说。

  (人民政协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王泳)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延续那响彻世界的军号 斯诺 谢立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