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难民潮撕裂欧洲

2015年09月07日 09:37 | 作者:向肠河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原标题:难民潮撕裂欧洲

  连日来,3岁小艾兰陈尸海滩的悲惨一幕震惊世界——这名年幼的叙利亚难民在偷渡途中因船只严重超载而溺亡,小艾兰蜷伏在岸边,仿佛睡着了一样…… 当人类文明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中,如此凄惨绝伦的一幕居然在上演,欧洲人的道义与良心在被叩击。

  欧洲人有些坐不住了。刚刚过去的周末,德国和奥地利决定向滞留在匈牙利的数千名难民开放边境,专列和大巴将难民送至维也纳、萨尔茨堡、慕尼黑,一些好心人前往车站送水、送衣、送面包……

  难民危机是否就此烟消云散? 非也!

  德国、奥地利的措施不过是压力之下的临时举措,匈牙利也公开宣布“只此一回”。因此,这不过是滞留匈牙利的一部分难民得以脱离苦海,而更多的难民不是在塞匈边境徘徊,就是在前往欧洲的路上、海上。

  说起来,难民和非法移民并非是欧洲的新难题。战后数十年,形形色色的非法移民、难民千方百计流向和平、富裕、高福利的西欧,乃是常态。这些非法移民主要来自非洲、亚太、中东等贫穷落后地区,其地下路线大致是三个方向:一是横渡地中海,前往意大利、西班牙,再转往他地;二是从东欧陆地边境渗透,线路灵活多元;三是经由希腊和西巴尔干。

  问题是,与往年相比,今年难民潮暴增让欧洲人措手不及。究其根源,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媒体常提到的中东北非战乱不断,战争难民数量剧增。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内战不断,“伊斯兰国”猖獗蔓延,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拿叙利亚来说,一些富裕和中产阶级由于战乱而沦为难民,叙利亚邻国的难民营已经人满为患,看不到希望的难民只好冒着生命危险二次出逃,到欧洲这一传说中的“天堂”去试一下运气。

  二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欧洲隔海相望的非洲发展跟不上。冷战结束后,虽然各种援助计划不断,但非洲与欧洲的差距在拉大,不少南撒哈拉国家民众常年聚集在利比亚海滩,靠“蛇头”用简易船只偷渡去欧经年不绝,悲剧时有发生。

  三是巴尔干的经济难民激增,这是许多媒体没有注意或是故意忽略的。这些年,科索沃、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等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的失业率高达70%以上,加上贪污腐败横行,有组织犯罪猖獗,社会福利瘫痪,人民看不到希望。据德国官方数字,截至今年7月底,来自西巴尔干前南斯拉夫国家的经济难民占德国申请量的42%以上。

  从技术上看,巴尔干地区绝大部分国家这几年先后享受到赴欧免签待遇,作为游客可在西欧停留3个月,这为这些国家民众赴欧“申请难民”“打黑工”打开方便之门。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过去一年有10万科索沃人前往西欧,目前只有13000人回国。

  当下,最热的就是西巴尔干这条线——难民们先偷渡到希腊岛屿,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自身难保,难民们只以此为跳板穿越西巴尔干前往西欧,首选是经济繁荣、工作机会多的德国。在塞尔维亚与匈牙利边境线上,巴尔干经济难民与战争难民叠加。在匈牙利,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5万非法移民,年底预计将达40万。德国内政部预测,今年全年总共可能会有80万难民涌入德国。

  有人说,欧洲“咎由自取”,上了美国的当,多少有些道理。从上述三大原因来看,起码有两个是由于美欧挑起的战争引发的:一是上世纪90年代北约打击南联盟,战争虽然结束了,南斯拉夫也没了,但“烂摊子”至今没收拾;其二,从伊拉克战争到军事打击利比亚,再到干预叙利亚,结果让“伊斯兰国”坐大,战乱和动荡持续蔓延,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而美国远隔重洋,不受难民困扰,只有欧洲当垫背。

  如何应对难民潮?

  欧洲陷入分裂,或是被撕裂

  撕裂之一,欧洲人的道义、良心与其能力、体制对不上。人道主义是欧洲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救助难民事关欧洲人的道义与良心。谁都有恻隐之心,但如今面对动辄十万级难民的涌入,欧洲各国从现实出发,都无法再为了道义而“慷慨大方”。德国《明镜》周刊一针见血地指出,为决心保护自己的富足,欧洲不得不竖立起反难民的“欧洲堡垒”,曾经高贵的人道主义已是“奢侈品”。

  撕裂之二,欧洲各国出于各自利益和算计,互相尔虞我诈。

  为避免各国移民标准不一,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授权布鲁塞尔统一移民政策,但英国、爱尔兰和丹麦明确不加入。此后,1999年欧盟“都柏林二号规章”做出规定:难民第一步踏进哪个欧盟国家,该国就要承担登记、审核之责任。但这无疑对意大利、希腊、匈牙利等一线国家不利。面对汹涌而来的难民,一线国家早已不堪重负,有“放水”任其过境的嫌疑,而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忙着在边境线修围栏围堵。匈牙利曾不查护照,直接放一火车难民到德国,引发柏林的外交抗议。

  此外,斯洛伐克宣称只愿意接受基督教难民,英国沿袭以往做法一再收紧政策打击非法移民。艾兰事件发生后,英国、芬兰等都宣布把难民“配额”提高,但英国提出自行从黎巴嫩难民营设摊挑选。

  撕裂之三,欧洲人扯皮不休,统一难民处置政策任重道远。当下的欧洲正在“配额制”与“自愿原则”之间展开旷日持久的争吵。今年上半年,雄心勃勃的布鲁塞尔提出“配额制”,按照成员国人口、面积、经济实力和以往接受难民数量为基数安排移民“配额”,但遭到了法国、英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的反对。

  撕裂之四,难民问题正引发欧洲全民大讨论,观点对立严重。拿德国来说,一方面,民意测验表明60%的人们相信德国有能力吸收难民,涌现了许多自发帮助难民的志愿者。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难民涌入是一次“机会”,有利于解决德国劳动力紧缺问题。另一方面,反对难民的声音也高涨。约200个难民避难所被骚扰破坏,一些右翼小政党利用难民问题兴风作浪。

  撕裂之五,从长远看,难民与移民问题一样,归根结底牵涉社会融合问题。而这,恰恰就是欧洲这些年头疼的问题之一。新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一系列社会事件与移民问题相关,如荷兰梵高侄孙被杀、穆罕默德“漫画事件”、法国《查理周刊》遇袭案等等。

  随着难民上升,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让“反移民”的声音日益高涨,导致欧洲政治生态重新洗牌。这两年,极左、极右政党在欧洲议会选举和各国国内大选中声势崛起就是明证。因此,难民问题日益成为欧盟及其成员国政治家手中的“烫手山芋”,一旦处置不当,有可能导致各国民族主义情绪和极右排外势力抬头,政治中间力量会被削弱,这对欧洲一体化前景不利。

  总而言之,应对难民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动辄数十万计的难民,要吃要喝要工作要学习要安家,这需要多少资源,任何政治家都必须冷静掂量。应对难民问题,光靠“点蜡烛”洒几把同情泪不够,冷血地关闭边境更不行。当下,作为最大难民接受国德国,默克尔总理的应对目前赢得掌声阵阵,但下一步如何走,欧洲在走钢丝,默克尔也在。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难民潮撕裂欧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