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马国超:沿着父辈的足迹前行

2015年09月08日 12:36 | 作者:王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71年前,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马本斋以43岁的盛年,为民族解放走完他的生命历程。

 

  几十年来,马本斋之子马国超积极寻访并记录了那段曾经发生在他家乡的抗日救亡历史,记录了马本斋和他的战友———冀中回民支队的老战士们共同抗日的艰辛历程。“对家父的最好纪念,是从他的经历和事迹中,学习他的思想品质和优良作风。”马国超说。

 

C20150908003-zx4

马国超

 

  信仰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习武出身的马本斋认为,军队的职责就是保国安民,然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不战而退,令马本斋对国民党政府极为不满,“父亲就写报告,解甲归田了。”马国超回忆道。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响过半年后,马本斋不堪忍受侵略者的欺侮,在家乡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组建了六七十人的回民抗日义勇队,踏上了抗日救国之路。

 

  彼时,日军正长驱南下,无暇更多顾及冀中平原一带。当时,河北、山东等地各种民间抗日力量此起彼伏,仅回民武装就有七八支。

 

  在马国超看来,父亲回乡组建抗日武装,是其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与转折:马本斋解甲归田和组建抗日武装的思想主轴,就是抗日的民族大义。

 

  马本斋在国民党部队时,就曾接触共产党员曾希圣、李楚离、彭雪枫等人。“耳濡目染间,他开始对共产党以及共产党人的信仰心生向往。”

 

  1938年,经回族共产党员刘文正联系,马本斋率部参加了八路军,被命名为八路军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长。1938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民支队成为正规部队后,多次参加重大战役,马本斋也得以把指挥艺术发挥到极致,兵锋甚至直插冀中敌人心脏保定,打得日军寝食不安。

 

  马本斋在1940年指挥的一场康庄战斗堪称经典。在康庄战斗中,马本斋带领部队“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经过40分战斗,100余名日伪军全部被歼灭。而回民支队没有一人伤亡。自此,回民支队有了“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随着诸多回民抗日武装的汇聚,回民支队亟需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政治整训。马本斋知道,自己这支回民支队成员大多是农民、商贩出身,要想训练出钢铁战士,需要淬火、锻造,百炼方能成钢。

 

  随后,马本斋派汉族党员任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负责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构建了支队灵魂;还出版报刊,开办回民干部学校,培养回族干部;并组建教导队,专门培训班、排基层干部。同时,由各分队建立民运群众工作组专门负责检查队伍纪律。这一系列的整训措施,既严正军纪,提高了战士整体素质,又坚定了战士爱国抗战信念。

 

C20150908002-zx4

马国超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儿定继承母志”

 

  勇谋兼备的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打了许多胜仗,创造了平原游击战的许多经典战术。这些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对日占区构成严重威胁,极大牵制了日军兵力的转移使用。

 

  1938年10月,抗战形势严峻。日军将进攻重点转移到根据地。

 

  1941年8月27日凌晨,荷枪实弹的五六百名日军分别从河间、献县、沙河桥三个据点出发,包围了马本斋家乡献县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利用亲情逼迫马本斋投降。这是马本斋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深明大义的白文冠选择了绝食抗争。7天后,传来母亲绝食而亡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下了“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定继承母志,与日本人血战到底”的誓言。

 

  “我们一直生活在东辛庄,鬼子要逼迫父亲投降,我也成为被抓的对象。”据马国超回忆,“鬼子误将邻居家的一个男孩认作是我,把他扔在水井里。后来部队派侦察员把我们母子接到了父亲身边。”

 

  此后,马国超与母亲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下,跟着回民支队四处转战。幼年时,马国超对父亲的相貌记忆十分模糊,只记得父亲身材魁梧,与其他人一起走路时,明显高出别人一头。在马国超的记忆里,幼年的很多时间里,不是在行军打仗,就是在马背上颠簸度过。

 

  虽然一直跟着部队,马国超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依旧很少。“晚上他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他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儿,从来都是匆匆忙忙,走路也特别快。”

 

  尽管征战忙碌,马本斋也有一颗舐犊之心,国超这个名字就是父亲给起的。马本斋组织抗日队伍时没枪没炮,自叹中国穷,何时能超过强国?他便将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就叫这孩子国超吧!”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马国超 马本斋 父辈足迹 信仰 民族团结 国家繁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