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国动画好品位从何而来

2015年09月15日 11:13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动画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样式,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是一种综合艺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一名合格的动画创作者除了熟悉动画的创作过程和环节之外,还需要了解或擅长其他方面的专业技能。

 

中国动画《骄傲的将军》

中国动画《骄傲的将军》

 

  创作者是“多面手”

 

  在早期的动画艺术家中,多才多艺者比比皆是。如漫画家出身的特伟从小喜爱文艺和体育,天生一副好嗓子,上学时成绩最好的就是“唱歌”。从事动画创作以后,这些爱好变成了得天独厚的知识储备,以京剧样式创作的动画《骄傲的将军》便得益于他的艺术喜好和经历。而他的艺术人生也因爱好而不断超越和突破:从漫画到动画,从传统二维动画到剪纸动画再到水墨动画,他无不涉猎;从东北到上海,从国内到国外,他用自己的动画语言征服了无数观众,深深影响着每一代动画人。

 

  无独有偶。被誉为“美影三剑客”的动画导演王树忱、詹同和阿达(徐景达)也是漫画家,他们在执导动画之余创作了大量的漫画、连环画、插图等,其中,王树忱还以“王往”的笔名创作了《红色信号》、《哪吒闹海》、《山水情》、《慈禧坐火车》等动画片的剧本。英年早逝的阿达在钢琴弹奏方面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一口流利的英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外动画频繁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优秀的作品必定出自优秀的艺术家之手。一专多能的艺术修养是老一辈动画家的毕生追求,而这多方面的修养最终又体现在作品之中,凝练成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最终赋予作品较高的艺术品位。相比之下,今天的动漫创作者很多只是掌握了一些绘画能力,就开始从事动画的制作和拍摄工作,远未达到动画这门艺术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这恐怕也是新创作的动画片没有过去美术片那种深沉的文化气质和丰富的艺术细节的原因之一。

 

  汇聚名家,跨界合作出佳作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动画创作还需要聚集各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未建厂之前,因没有专业作曲人员,美术片的作曲只能请故事片作曲或上海音乐界名人担纲,如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曾为《小小英雄》、《神笔》等4部美术片作曲,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桑桐曾为动画片《采蘑菇》、《小铁柱》作曲,电影作曲家陈歌辛曾为《拔萝卜》、《骄傲的将军》、《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谱曲,黄准为《小猫钓鱼》、《好朋友》、《野外的遭遇》(与寄明合作)作曲。其中,《小猫钓鱼》的插曲《劳动最光荣》数十年来广受幼儿欢迎,传唱至今。

 

  1957年美影厂建厂以后,影片产量骤增,当时的专职作曲只有黎锦晖和吴应炬二人,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只能面向全国邀请音乐家参与动画作曲,比较知名的有马思聪、郭任远、通福、严金萱、张洪翔、张林漪、丁炬、陈玉昌等。

 

  可以说,参与动画制作的音乐家远多过美术家,不过,美术家参与动画美术设计的故事更为后人津津乐道。如华君武与《瓮中捉鳖》、张光宇与《大闹天宫》、韩羽与《三个和尚》、程十发与《孔雀公主》、李可染与《牧笛》、张仃与《哪吒闹海》、刘绍荟与《火童》、柯明与《天书奇谭》、朱新建与《选美记》、吴山明与《山水情》、于志学与《雁阵》等。以上所列均为划时代的经典作品,而对应的美术设计者都是国内知名的艺术大家,名家成就名作,相得益彰。

 

  2000年以来,中国动漫以产业大发展的姿态驶入快车道,但鲜有动漫形象出自名家之手的案例,不少动漫形象集体进入“审丑”行列,从人物形象到剧情都与“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创作理念背道而驰。

 

  当然,这不是说没有艺术名家的参与就一定导致动漫形象不尽如人意,早期美术片创作之所以邀请知名画家是因为画家的艺术风格与导演的动画作品在“气质”方面比较吻合,是作品的艺术品位把各路名家连接到一起。

 

  创作需要静下心来

 

  分析早期动画创作的分工,我们会发现,画得好的可以做动画设计,动画设计做得好可以升格成为原画,原画工作熟练且熟悉其他环节者方能胜任导演一职。导演、原画、美术设计、动画设计、描线、上色、背景设计等是一系列工种,有的人甚至在某一个工种上工作了一辈子,比如段孝萱、刘凤展——尽管没有导演过一部作品,但丝毫不影响他(她)们在中国动画史中的地位。

 

  在今天的动画创作队伍中,以导演自居者多有人在,哪怕只是制作过一部FLASH,甚至有作品的署名导演是毫无创作经历的企业老板,完全以一种随意、玩笑的态度来看待导演、制片、原画以及其他动画分工。

 

  导演不仅是一个工种,也是一种荣誉,意味着对作品负有更多的责任。动画创作者只有明确自己的优势,发挥所长,才能把一种“工匠”精神融入整体创作中。万籁鸣在执导《大闹天宫》时曾对原画们说:“我是大导演,你们是小导演。”这种集思广益的做法放在今天依然有借鉴作用。

 

  如今的动画企业更喜欢关起门来搞创作,闭门造车可算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少听说哪个公司为了哪部片子组织创作人员“下生活”采集素材。而早期的美术片创作几乎每部都有“下生活”的故事,新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动画艺术家搜集素材的足迹。万古蟾为了创作剪纸片曾在外地考察、搜集素材达半年之久;阿达为了拍摄《蝴蝶泉》在云南写生时曾跌倒在河里,只捡回一只鞋回到宾馆;钱运达在创作《草原英雄小姐妹》时,曾与其他主创一起去草原体验生活,和牧民一起放羊,同吃同住,亲身体验当地牧民实际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没有创作者的亲身经历,也就没有这些作品的成功,因为亲临现场、切身体会才能实现作品品质的唯一性,这完全不同于在网上搜索、下载素材。

 

  对于当前国产动画的创作环境,多数人以“浮躁”概括之,怎一个“抢”字了得:抢时间、抢周期、抢市场、抢人才、抢数量,可惜太少人抢质量。经过这个暑假的“动画热”之后,是静下心的时候了,到了立足生活、继承传统、扎实创作的时候了。

编辑:陈佳

关键词:中国动画 好品位 “多面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