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专家希望破译禹碑“天书” 解开大禹治水谜团

2015年09月21日 09:09 | 作者:曹旭峰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在武汉蛇山与蛇山相望的汉阳江边,突出江中的近千平方米褐色岩石上刻有“禹功矶”三个大字。相传,这里就是大禹最后治水成功的地方。

 

  日前,在这里流传的大禹治水传说,入选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名录,48岁的张引娣和52岁的黄国华成为武汉“非遗”项目中,惟一由两位女性共同担任传承人的项目。

 

125184230

专家希望破译禹碑“天书” 解开大禹治水谜团

 

  近日,张引娣和黄国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破解禹碑文中的“天书”,从而解开大禹治水的千年秘密。

 

  在“禹功矶”岩石附近看到,记者看到两块明代和清代的高近3米,宽约1米的禹碑,在岁月的风蚀下变得凹凸不平。

 

  史料记载,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记录大禹治水的名刻,全碑77字,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末行空处有寸楷书“古帝禹刻”4字。

 

  据介绍,历代中国文人都试图破译碑上的文字,没有成功。日本大禹文化研究会的专家们也来此想破译碑上内容,最后都无功而返。

 

  “禹碑上的文字有一半字无法确认,如果破译了,也许就能解开与印证大禹治水中的一些传说。”张引娣说。

 

  大禹治水在武汉的传说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所载“江汉朝宗于海”。南宋绍兴年间百姓在“禹功矶”岩石上修建大禹庙,明代天启年间改名为“禹稷行官”,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多年来,张引娣收集了“龟蛇锁大江、灵龟镇怪化龟山、忽必烈正名禹功矶、大禹治水收赑屃、总督寻宝镇水怪、禹青飞帽堵洪水、大禹贮粮米粮山”等众多故事传说。

 

  张引娣说,大禹治水在武汉妇儒皆知。至今,她仍记得童年时见武汉的民众,长江汛期时在“禹功矶”附近的江边祭祀大禹的情景。

 

  与张引娣一样,黄国华也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大禹治水故事的收集与研究。

 

  “武汉地处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大禹历时13年治水最终在这里完成治水,留下了众多极具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黄国华认为,这些传说对揭开中国早期历史人文、风俗人情及水利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馆长刘国斌认为,大禹治水传说主要由华人华侨传播到海外,如今在日本、韩国等国发现一百多处以大禹命名的地名及祠庙。日本和韩国还有禹王文化节,每年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今年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大禹文化研究会送给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的禹陵、禹祠、禹庙等遗迹图片300多张,展示了大禹文化海外传播的“路线图”。

 

  “希望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大禹文化研究学者能够合作,共同破译禹碑上面的文字,解开大禹治水中的一些历史谜团。”刘国斌说。(曹旭峰)

 

编辑:陈佳

关键词:禹碑“天书” 大禹治水 谜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