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2015年09月24日 16:22 | 作者:许立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辟论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协协商民主驶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快车道”。当前,各地政协搞协商民主积极性很高、创造性很强,如何做到稳妥而有序、蹄疾而步稳,是件带有普遍意义的大事。笔者认为,推进新形势下的政协协商民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中国特色不偏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这是一个重大判断。在此之前,人们对协商民主的认知往往拘囿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框架,拿西方那一套理论逻辑来推演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结果往往走进“水土不服”的死胡同。毛主席说过,“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悠久的中华民族有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实现“协商建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并行,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足够的底气保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无论开展协商民主理论研究,还是推进协商民主实践,可以而且应当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首先要有高度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立足基本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用科学理论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坚持系统思维不局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个大格局,包括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协商遍地开花、百花齐放,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多种渠道比单一渠道好,全方位开展比局限在某个方面好,上上下下都要做比局限在某一级好,这样更能体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的人民民主的真谛,更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协商民主是恢弘的“大合唱”,而不是个人“演唱会”,人民政协是其中的重要渠道,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不囊括所有。开展政协协商的着眼点在于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立足协商文化传统优势、政治制度保障优势、组织体系健全优势、实践经验丰富优势等,把协商民主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之中,以履行职能的生动实践和成效体现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坚持深入互动不虚浮。一定意义上说,协商就是商量,是双向的你来我往、有问有答,而不是单向的“你说我听”、“各说各话”。政协主要以会议为履职形式,开展政协协商也以会议协商为主。受固有习惯和传统思维影响,人们对开会的印象往往是“一人说、众人听”、“庄重有余、活泼不足”,对政协协商可能会有担心和困惑,会不会只是走形式呢?对此,全国各地积累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和点赞。十二届全国政协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已有协商形式基础上,创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协商新平台,每次选取切口小又影响大的议题,邀请20位左右委员、专家以及党政有关部门同志参加,每位委员都有发言机会,以自由发言和即席发言为主,委员提出问题或建议,部门同志现场做出解答和回应,观点主张边讲边议,问题症结越找越透,对策措施愈论愈明,很多协商共识有效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决策参考。每年20次左右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把全年的重点工作串联了起来,既推进了协商民主,又加强了与委员的联系,集互动性、丰富性、实效性于一体,实现了效用最大化,生动体现了政协作为协商载体和平台的性质作用,成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亮点和品牌。

  坚持凝聚共识不落空。人类社会的民主形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很多都难以克服党派和利益集团为自己的利益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许多人大打“民主”口号,带来的往往是人心涣散、冲突加剧、经济凋敝和社会混乱。而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特别是政协协商来说,各抒己见不是终点,扩大共识才是初衷;议而不决不是目的,增进团结才是归宿。团结和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两者内在统一而不能割裂偏废,在开展民主协商的同时做好团结统战工作,这是政协协商的固有功能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善于营造协商氛围。社会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和意见在体制内表达比在体制外释放好,“政协就是让人说话的地方”,只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就可以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另一方面,要巩固和寻求最大共识。在开展协商时有侧重地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交流,使各协商主体在政协这个平台上真心实意地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在春风化雨中化解分歧、扩大共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作者单位系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政协 协商民主 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

更多

更多